猪价回归“15元时代”,春节还会涨吗?国家一锤定音

2019-12-02     陆水新知

很多人应该都注意到了,2020年的春节来得比以往要早,1月24日就是除夕了。而现在12月已经到来,也就是说离春节还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临近春节,不少年轻人都担心着过年回家又被催婚,不过今年父母们可能没这个心思了,因为他们也在发愁:现在猪肉这么贵,要是过年还没降下来,拿什么给孩子做腊肉、肉丸呢?

事实上,自11月以来,生猪价格已经“一降再降”。数据显示,过去的一个月里,全国生猪的平均价格相较10月底的高点跌去了23%,北方地区的跌幅甚至达到了30%。

经过这一轮下跌,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生猪平均价格已经跌破了15元/斤,11月29日的数据显示,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17.25元/斤,降到了一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生猪的价格降了,白条猪的批发价也降了,按理说下一个就该轮到我们吃的猪肉了。目前一些地方的猪肉已经跌到了二十多一斤,照这个趋势下去,猪肉回归“15元时代”似乎指日可待。

不过还没来得及高兴,猪价便出现了“反弹”的迹象。12月的第一天,全国生猪市场便全线飘红,生猪均价再度突破16元/斤。12月2日,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这次上涨让大家“春节吃肉”的希望又蒙上了一丝阴影。“跌跌不休”的猪价为何突然再度上涨?

据专家分析,临近春节,一年中猪肉消费的最旺季也随之到来,很多地方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已经开始制作腊肉、腊肠,这对生猪的价格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北方的雨雪降温天气也让生猪采购增加了难度,价格随之上涨。

专家表示,生猪供应短缺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猪价目前也已经基本触底,很难再跌。不过好消息是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高峰期还没到来,猪价上涨的局面也还未成气候。

很多人现在已经是闻“涨”色变,只想知道过年究竟能不能吃上猪肉。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官方已经给出了明确回应。

就在11月30日召开的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明确表示,生猪的稳产保供就是现在“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要像抓粮食的生产一样去抓生猪的生产,将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完成恢复生产的目标任务,以确保元旦和春节期间猪肉市场能得到稳定的供应。

也就是说不止春节,元旦期间的猪肉也是“管够”的。而猪肉的供应稳定了,价格也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不会再“一飞冲天”。

国家“一锤定音”,我们也可以放心了,至少过年可以吃上猪肉了。至于回归“15元时代”,或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DiUyG4BMH2_cNUgg5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