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发展,先后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全国掀起热潮,农村地区“出行难”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今年,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是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如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我市的农村公路呢?请听小编慢慢道来......
关键词一
建好
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涉及土地问题。近年来,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张,永久基本农田又不能动,如何解决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所需用地,成为各地需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为了建好农村公路,嵊州在2018年出台了《嵊州市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提高嵊州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改善农村公路的通畅水平、完善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为重点,规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道路改造提升750公里以上,总投资40.8亿元。
从全市来看,根据《绍兴市美丽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418条美丽乡村公路,共计1989.7公里,需要资金约70亿元。
对此,2018年我市启动编制了《“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市年度大中修里程占农村公路总里程6%以上,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以上。同时严把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关,结合“三服务”活动,建立“四好农村路”分片督查联系制,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指导解决资金、技术等难点;探索实践了对农村公路和大中修养护工程的“双随机”执法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品质。
关键词二
管好
每年冬春之交,柯桥区王坛镇东村村梅花吐蕊,白如雪海,满山香气醉人。去东村赏梅可走平王线,2017年,柯桥区投入1.6亿元,对平王线进行全面改造。
平王线的改造提升后,使得沿线的农村经济
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作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区)之一,柯桥区已建成了一大批农村公路。为管好这些农村公路,柯桥区建起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形成“网格无盲区、保洁全天候、服务全时段、监督全过程”的常态化管理网络,实现“路长制”覆盖率、部门镇街参与率、“路长制”公示牌设置率3个100%。
今年以来,柯桥区还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开发“路长制”App,将全区1466公里公路全部纳入软件管理,有效解决当前道路难管、人手不足难题,实现部门、镇街之间的联动互通、协同共治,构建智慧公路新型治理模式。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赵梅介绍,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出台了三级“路长制”管理办法,由区、县(市)政府领导、乡镇(街道)负责人、村民委员会主任分别担任县道、乡道、村道路长,建立起“三位一体”和“共建共养”工作机制,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列入政府年度工作清单。
关键词三
护好
近年来,新昌县公路部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公路日常养护方针,以“防水防裂、勤防早防”作为公路日常养护准则,将预防性养护理念融入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大力倡导预防性、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养护。
但是,公路部门的管养职责主要针对国道、省道,县乡道及农村公路的管养是在部门指导的基础上,由乡镇(街道)具体负责,责任主体在乡镇(街道)。
为了更好落实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2015年开始,我市在全省先行先试“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街道)”考核工作,明确了“路畅、桥安、景美、规范、惠民”10个字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经过三轮创建,我市共创建美丽乡村公路乡镇(街道)85个,其中示范乡镇(街道)33个。
新昌县儒岙镇天老一路
关键词四
运营好
“今年樱花节期间,我们这个小山村里来了18万游客。光是在路边卖艾饺,有的农户一天就卖掉1000多只。”说起美丽乡村公路给农村带来的改变,上虞区章镇镇张村村党总支书记陈振华喜上眉梢。
上虞岭南乡乡道
美丽乡村公路带火的不仅是乡村旅游,一些优质项目也纷至沓来。在章镇镇朱光村,总投资10.9亿元、年产100万吨“百岁山”天然富硒健康水项目已落户,一期项目有望在2020年建成投产。
在建好、管好、护好农村公路的基础上,如何运营好农村公路成为关键一环。据了解,目前全市2198个行政村公交500米通达率已达99.9%,已基本完成三年行动计划。随着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延伸,今年我市也计划将通村公交向较大自然村延伸,第一批已排定27个较大自然村,其中25个在诸暨,2个在嵊州。
此外,我市也在不断创新农村物流模式,搭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首创“新供销+物流”“公交客运+农村物流”等模式,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