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综艺上新队伍中,《普通男孩俱乐部》这档节目,引起了深度文娱(ID:shenduwenyu)的注意。从节目本身和嘉宾配置来看,这档综艺在3月上新大潮中并无过多特别之处,但值得关注的是,它是字节系综艺对整个综艺市场大盘的又一次冲击。
从2018年豪掷40亿进军综艺市场至今,字节综艺已经经过5年的发展与市场检验。作为综艺市场的后来者,字节综艺究竟有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或许现在,已经到了该探讨这个问题的时间节点。
失灵的成功公式,那些交学费的岁月
字节是靠着算法起家,在大数据的助力下,它们完成了弯道超车,崛起速度之快放眼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属罕见。也正因如此,字节对于算法、大数据,一直有种迷之信任。
回到综艺制作层面,字节在刚刚踏入综艺行业时,是爆款公式最虔诚的信徒。
所谓爆款公式,即三大:大IP、大明星、大制作。有字节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大家都认为只要集齐了这三大元素,再搭配字节系本身的算法优势,爆款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万万没想到的是,万能公式失灵了。
因抖音的短视频属性,字节综艺最初的试验场,是内容体量更长的西瓜视频。2018年,西瓜视频端上《头号任务》,这档节目聚齐了汪涵、林志玲、张艺兴、黄渤、迪丽热巴等热门艺人,阵容不可谓不豪华,而制作团队则是打造出爆款节目《火星情报局》的团队。这样一档符合“三大”公式的节目,最终影响力却只限于西瓜视频内容。
《头号任务》的铩羽而归,与大众的收看习惯有关。
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头号任务》算不上多新鲜,观众没有理由弃优爱腾芒而转向西瓜视频,去看一档不那么新的节目。
其次,是对明星效应的过分迷信。
明星固然能拉动收视,但这大多数建立在内容本身过硬的前提上。如果只是单纯为了看某明星,网络上有大量切片可供粉丝舔屏,而这些看过切片的观众又很难回流到西瓜视频,为综艺买单。
《头号任务》没能成功打响开门红,但字节并没有放弃做综艺这条路。在短视频平台的算法中,模仿与复制,是短期迅速起量的利器。一个新人,可以靠着模仿他人的视频内容短时间积蓄起大量粉丝,字节在后来一段时间里,也试图将短视频平台上的成功路径化用到综艺制作上。
在很长一段时间,字节都是跟在其他平台后面“下模仿棋”。比如说模仿《妈妈咪呀》做了《嗨!辣妈》,找来《中国达人秀》的原班人马做《点赞!达人秀》等。可惜,字节做不成综艺界的吴清源,跟在其他成功节目后面进行模仿,并没能把字节综艺的名号打响。
这些“复制款综艺”失败的原因,与《头号任务》的折戟类似。这些已经成功的综艺,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受众,而对于这些受众而言,没有必要到字节的平台去看一档差不多的节目。
另外,这些已经成功的所谓“爆款综艺”,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多年。有些节目已经走到了稳定期甚至下滑期。字节复制这类综艺,本身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总结来看,字节在切入综艺市场的头几年,处于不断交学费、试错的阶段,而且在该阶段,字节综艺的商业化路径也没有走通。这导致业内人士提起“字节综艺”,总是持一种暧昧不明的态度。
由长到短再到中,摸索中前进
一条路走不通,就及时掉头。这是互联网新贵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不二法门,眼看爆款公式失灵,字节综艺倒也没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开始探索新的方法论。
长的走不通,那就做短的。西瓜视频的长视频团队解散,字节不再痴迷于模仿长视频平台出品的,动辄1-2个小时的长内容,而是转头开始进军微综艺品类。
微综艺大部分内容长度在10分钟以下,业内不少综艺人认为,这种微体量很难承载完整的内容,“人物关系还没展开,一期节目就结束了”,因此微综艺选择与明星联姻,侧重于粉丝侧供给。
令人意外的是,微综艺恰恰让字节综艺小幅度地破了次圈。罗云熙打造的《魔熙先生+》,张艺兴的《归零》,讨论度都突破了字节系平台本身,火到了大众视野。
但必须指出的是,字节综艺靠着明星微综实现了破圈,在大众之中拥有了姓名,但明星微综本身并不具备爆款基因。
这是因为明星微综的内容体量太短,即使有了明星,特别是流量明星带来的助力,但它能承载的内容仍旧太有限,大多数明星微综更像是一种碎片化的、vlog式的日常记录,粉丝会为了自己爱豆去看,去讨论这档节目,但很难说会转化为平台的忠实用户。
在选秀大热时,字节系也基于自家平台的优势,推出了选秀类节目,试图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基于当时市场对于秀综有剧本,皇族镜头多的反馈,字节喊出了“一刀不剪,全程直播”的口号。这档节目的播放平台,正是抖音。
说来也奇怪,抖音向来有“杀时间利器”之称。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在抖音上刷视频,一看就是大半天,可这档一刀不剪的秀综,讨论度和参与度都不算高。这批参加节目的选手,也是为数不多的,没有真真切切吃到偶像经济红利的秀人。
这大概还是和平台用户偏好有关。虽然抖音用户会在平台上花费大量时间,但一方面他们观看的都是15秒的短视频,这类视频将最具刺激性的内容浓缩在15秒之内,很容易勾引着用户一个接一个视频刷下去。但一刀不剪全程直播,则意味着会有高潮有平淡,并不符合短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
另一方面,虽然抖音秀综在形式上保持着一种“原生态”的面貌,即一刀不剪,不做后期干预。但它仍旧是由专业团队制作出来的,有一定理解门槛的内容。但短视频之所以短时间内抢占市场,捕获用户的心,就是因为它门槛够低,容易理解。
除了秀综以外,在那段时间抖音还尝试过谈话类节目、人文综艺、美食综艺、文旅向综艺等等。受整个综艺市场的影响,字节的大多数节目都只在字节系平台上有讨论和关注,其中为数不多成功破圈的综艺,倒都有不错的口碑。
看淡爆款,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可以说在2021年之前,业内并不认为字节能做好综艺,有综艺人更是断言,“字节只有做短视频的基因,没有做综艺的基因”。但从2022年开始,字节综艺的风评好像逐渐好了起来。
在笔者看来,这或许是因为字节不再执着于一定要做出爆款,反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字节味”综艺。
在综艺品类百花齐放的当下,其实已经很难找到所谓的“全民爆款”。这是因为娱乐产品空前丰富,大众的注意力已经被分散。“全民爆款”逐渐被“细分佳作”所取代。与其追求在全网都有声量的综艺内容,不如找到自己的独家优势领域。
那么字节系做综艺的优势是什么?笔者认为,虽然抖音是字节系产品中势头最猛,也是日活和用户粘性最高的一个,但纯短视频玩法并不适合搬来做综艺,反倒是在《头号任务》之后,西瓜视频做过的几档有人文情怀属性的节目,更适合字节在综艺内容上发力。
比如《大叔小馆》和《我在宫里做厨师》。
前者是四位“大叔”(孟非、郭德纲、郭京飞、佟大为)在大理开了间小馆子,每一期有不同的嘉宾和素人来到小馆,与四位大叔谈天说地,这四位大叔本就是在大众中认知度高,且很能进行谈话破冰的人,因此即使是不习惯面对镜头的素人,也能够在他们的引导下说出心底的故事。
《我在宫里做厨师》,融合记录与综艺创作,由嘉宾扮演剧中人,还原历史上的故事。一方面,避免了纯干货的内容赶客;另一方面,也可以打情怀牌吸引观众。
这两档节目播出后,也确实获得了观众好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业内对于“字节不会做综艺”的固有印象。
与娱乐向的内容相比,人文情怀向的内容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更有利于发挥字节的强项——算法与大数据。
与其他长视频平台相比,手握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的字节,有着离一手用户最近的优势。而且通过算法与大数据,字节能推演出什么样的内容最容易打动观众,观众会为什么样的情绪买单。
另外,经过前几年的试错,字节也不再执念于“做一档全权由字节出品”的节目,而是积极寻求外部合作,让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2023年开年高分综艺之一花落字节系。由今日头条与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在豆瓣拿下9.1分高分,并进入年度国综口碑榜。
诚然,这档节目虽然口碑不错,但距离所谓的破圈、全民热议还差得很远。但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全民爆款综艺在当下已经变成了一种伪命题,与其追求全民爆款,不如做出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内容。
在笔者看来,有人文情怀、深谙观众情绪点的内容,就是字节系综艺的风格。而这种风格一旦成功建立,在商业化方面也会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岛屿读书》的主咖并非明星网红,而是作家,这或许也意味着出版界、学界与综艺行业之间将会进一步发生关系,碰撞出新的火花。
或许从前期投入与经济回报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字节走通了综艺这条路。但从字节这五年持续在综艺之路上“死磕”的决心来看,未来的口碑综艺很有可能再度诞生在字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