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在中国便是五尺童子也会背,它实在是太过经典,时至今日在一些餐厅还能看见这样的标语。但这首诗的作者很多人就比较陌生了,它的作者叫做李绅。
李绅是一位唐朝诗人,早年命运多催,六岁的时候其父便驾鹤西去,留下孤儿寡母,李绅的母亲辛辛苦苦将李绅拉扯大,李绅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待,34岁高中进士,得以成为国子助教。
当官不久后,李绅曾回家探亲,路上恰巧遇见了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这两个人平日里就喜欢一起写诗赋文,又曾是同榜进士,自然是亲上再亲,他乡遇故知下,双人便携伴同游。期间二人来到了观稼台,正逢农忙时节,田地里全都是种田的农民,看着一望无垠的田野,二人不由思绪万千。
古代士人,尤其是唐朝士人,一思绪万千就喜欢写诗,此二人也不例外,李逢吉立刻赋诗一首“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就是如果升官能像他爬楼梯一样简单就好了,而李绅呢,则是提笔写出了千古杰作《悯农》。
从他们二人的作诗内容便可以看出,李逢吉那时已是利欲熏心,忘了做官的本心,而李绅却是出淤泥而不染。但在这之后,随着他仕途的坎坷,李绅的心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由于李逢吉比李绅更懂得官场之道,所以李逢吉很长一段时间官职做的都要比李绅高,李绅在担任谏官期间更是不小心得罪了李逢吉。被权力迷惑双眼的李逢吉早已忘却昔日之情,他痛下杀手诬陷李绅,使李绅被贬官。
正是在这贬官途中,李绅看遍了人间百态,开始对权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他这沿途一路写的作品皆是描写路途艰险,表达内心愤慨不平。
后来李德裕当上了宰相,李绅先前就是李党的重要人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绅也随之被升任为浙东观察使。这人生的大起大落,更令李绅明白权力的重要性。
李绅先前为官,还多为百姓着想,而之后,却都是为自己着想。李绅当时家中妻妾成群,不乏年轻貌美之辈,刘禹锡当苏州刺史那会,还曾去李绅家喝酒,李绅就喊来了不少家妓,刘禹锡更是对其中一位一见钟情,还提笔写下了《赠李司空妓》来表达对此家妓的赞美。
妻妾成群也就算了,古代男人多数风流,算不上什么值得诟病的事情,但李绅却横行霸道,贪污腐败,铺张浪费。
《云溪友议》记载,李绅刚做官时喜欢去拜访一个叫做李元将的族叔,经常与其把酒言欢。后来李绅官越做越大,脾气渐长,李元将不敢再自称长辈,便自降辈分,自称为“弟,侄”,李绅都不高兴,到最后把李元将逼急了,自称为“孙子”,李绅这才开怀大笑,当时人戏称“族叔反做孙”。
李绅晚年迷上了吃鸡舌头,但一只鸡只有一条舌头,一条舌头显然是不够吃的,所以李绅每次想吃鸡舌头,都要派人去买三百多只活鸡,将鸡舌头拔出来做菜,其余全部丢掉,实乃铺张浪费之极,真是令人难以想象昔日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他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人的一生中存在着太多诱惑,权力,美色,金钱,这些诱惑会促使人的转变,但唐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绅的故事,或许能给很多人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