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丨张军扩: 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023-12-25   中国经济时报

原标题:焦点丨张军扩: 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12月24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第十届)上表示,在过去的40多年里,我国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无论是保持和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还是拓展和争取新的更大的发展成就,都需要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张军扩表示,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要紧紧围绕稳经济促发展的要求,突出以下重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要按照“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的方针,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稳定民营企业预期,提升民营企业信心。民营经济信心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影响经济的稳定回升,更关乎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大业。党中央对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高度重视,2023年7月专门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要从两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方面,要把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让企业真正见到实效。要抓紧出台细化、具体化的政策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比如,如何切实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隐形壁垒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在参与招投标、获得贷款支持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如何及时制止违反中央精神的针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不正确言论问题等,都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一些深层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并不需要太多特殊的支持或优惠政策,而是需要真正公平对待,真正实现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政策环境稳定、透明、可预期。进一步明确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民营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氛围。

二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着力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扩大和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复杂变化,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在一些领域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政府干预增多而市场化力量减弱的情况。比如,为控制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上涨,一些地方、部门动辄实施行政干预,甚至直接限价。虽然从短期局部来看,这样的干预有一定必要性,但如果运用过多,客观上导致行政力量增强而市场力量削弱,就会影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不仅会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也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市场主体信心的增强,最终也会损害发展的后劲。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只有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才能保障市场的决定性用。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需要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边界,努力做好政府该做的事情,该管的要管到位,该提供的服务要充分提供,同时,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要充分放开,要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要着力促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的第三项和第四项,足见中央对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高度重视。加快包括土地制度、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社会保障、干部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仅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十分重要,对于充分挖掘和释放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也十分重要。比如,如果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会在乡村建设和乡村环境治理方面释放出巨大的投资需求潜力;如果国资国企改革能在增强垄断领域竞争、提高效益方面取得进展,就能有效降低上游产品成本价格,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如果能够通过增加国有资产划拨、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社保基金运营效率和收益率等措施有效降低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率,也能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

当前我国改革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视程度和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都前所未有,推进改革的力度也前所未有,改革开放在诸多重要方面,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另一方面,从对地方、企业的实际调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还存在改革举措真正落地不够有力、与市场主体的期待还存在一定不小差距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经验,下一步推进改革落地见效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要给基层探索留下更大的空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很大,必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创新。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广大干部强烈的发展积极性。面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第四,要进一步优化支撑和促进创新发展的环境和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讲,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可以预见,今后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代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和环境。创新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地缘政治博弈和逆全球化潮流涌动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只有我们的创新环境、创新生态更加优惠,更有吸引力,才能最终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竞争优势。

第五,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开放,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首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绚丽篇章。面向未来,党中央一直强调,“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所面临的环境将会更加复杂,挑战与困难也会显著增多。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充分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多的单边方式扩大对外开放。比如前不久实行的对六个国家公民短期来华单方面免签政策,就是很好的主动开放举措,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要处理好释放内部需求潜力与扩大对外贸易、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在内外互动、合作共赢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独特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阻挡中国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化危为机,从而顺利实现我们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张军扩最后表示。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智观天下丨中国能源转型遥遥领先绿色认证将“护航”国际合作

关注丨民宿行业迎丰年特色化品质化是趋势

刘世锦:现阶段更需要理解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

圆桌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激活创新动力

总 监 制丨王辉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