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卢思浩: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时间会给你答案

2019-08-22   磨铁书友会

大家好,我是凹叔。


昨天,青年作家卢思浩的首部长篇小说《时间的答案》,终于正式上市开售了!

提到卢思浩,很多人都觉得熟悉。正在看这篇推文的你,也许恰好就是他的书迷。

《时间的答案》作者 卢思浩

相信很多人和凹叔一样,从《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到《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离开前请叫醒我》、《我想和你在一起》、再到《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一路见证了卢思浩与他的作品共同成长。

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备受读者欢迎和瞩目的90后作家,但也许你并不知道,2011年,他的第一本小说《想太多》并不成功。书卖不出去、出版社跑路,他身无分文。

那个冬天,他住过地铁站、留宿过麦当劳。当时他的朋友带他去人民公园跑步,他跑了很久,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呼吸,朋友跟他说:“你看,你还是要呼吸,你还是要活着,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有明天。”

于是,后来就有了《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他是暖男作家,很多读者都叫他“小太阳”。他有一只猫,名字叫二筒,他们一人一猫相依为命。卢思浩和猫咪的性格很像,不爱说话,也不太需要别人陪,只要在转头的时候,看到彼此都在就好。

他说:“我觉得人长大不是要变得坚硬,也不是要变得麻木,而是要用坚硬的壳把柔软的核保留下来,生活中那些可爱的东西,就是我的‘核’。”

于是,他把那些成长中所经历的孤独、苦闷、迷茫,和那些在前行的路程中渐渐离散的人们,用一种温柔的口吻写成了《时间的答案》,献给一边成长一边失去,面临着人生选择的每一个你我。

我不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

从过去到今天,少年的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看过太多人或刃迎缕解或荆棘塞途的少年时代,却始终无法解开动荡青春的玄机。

我们曾为了《十七岁的单车》中的阿贵和小坚喟然而叹,一个是乡下的少年,一个是穷人的儿子,他们为了争夺一辆单车不计代价地拼命,只为了守护自己简单的梦想、维系少年人那比命重要的骄傲。

《十七岁的单车》剧照

王朔的《动物凶猛》,后来变成了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军属大院的少年们所感受到的青春,是永恒的大太阳和过不完的日子。马小军当众爬上高高的工业烟囱,满脸炉灰地臆想着自己把世界踩在了脚下,但他总要回到地面上来,在这里,他既讨不到自己心爱的妞也厌倦了出那些可笑的风头,人生即将进入中场,往后终归是要被独自落在泳池里,能不能行全靠自己扑腾。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我们隔着屏幕或纸张看着这些少年人们,为他们的或笑或哭,但却也总觉得差了点事儿,我们从他们身上见到了少时、见到了曾经,却往往难见自己。

我们大多生在一个境遇不好不坏的家庭,平凡到作者和编剧们都没法拿去用作素材;我们平静地接受义务教育,好的话就继续升入大学;我们没有为了一辆单车“厮杀”的残酷经历,也没有勇气像马小军一样放手让情欲操纵着自己把满心觊觎着的漂亮姐姐扑倒在床。

但是,在《时间的答案》里,凹叔却看到了那个平凡的自己。

主角陈奕洋是个平凡的人,他有一个还算正常的家庭,他生活在快讯和快消结合的正当下。

他不擅长交际,鲜有能交心的朋友知己。每当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交生态系统,他都要苦于自己的格格不入,却又找不到方法去改变,久了便也接受自己去做一个清冷的局外人。

18岁的他来到北京读大学,第一次感受到了与成人社会碰触摩擦的痛与痒。他去参加对这个现实世界早已掌握纯熟的富二代同学的生日聚会,在华灯与烈酒充斥的场合里,小心翼翼地送上他谨慎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支钢笔。

他被邀请去高级的顶楼西餐厅,却穿着绿色的休闲外套和运动鞋,青涩得像一株小植物。

他目睹了室友对漂亮的女同学高调求爱,失败后便狂泼脏水,把她变成了人们口中的“荡妇”,他目睹了自己打工所在的书店里的“大人们”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却能够圆滑而舒服地生存在每一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夹缝中间。

他反复思考并且调试自己应对这个世界的姿势,却从未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在的位置。

他的爱情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来来去去,静得像一只在自己安全领地踱步的猫咪。

他在常去的那家音像店遇到了女孩吴梦真,因为彼此的孤独而惺惺相惜,成为知己。然而,真正的故事还没有开始,梦真就失去了音讯,从此再没能相见。

后来他遇到了阳光明媚的董小满,没有倏然袭来的一见钟情,只是彼此在空闲的时候偶尔互诉心事。在某个傍晚的公交车上,他们都不小心睡着,当他醒来看着倒退的街景感到有些熟悉,当下他明白,身旁熟睡的女孩能带给他的,正是那种温暖的熟悉感。

他看到董小满和其他男生在一起,也会感到挫折与心酸,但他却无法跟董小满表白,卑微的他不敢把这个女孩的善良当成另外一种感情。


《时间的答案》中的陈奕洋并不是个例,他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曾经的我们也和他一样,总是感觉自己慢了一拍,总是徘徊在“缺乏对社会的敏感度”与“极度自我敏感”之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经历,做着一些自己并不喜欢但可以暂时让自己不再孤独、不再那么格格不入的事情,在摸索和试探中,寻找属于自己对的或错的位置。

卢思浩笔下的少年时代,是属于我们“大多数”的少年时代,这正是凹叔认为最最宝贵的那个点,在《时间的答案》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本人对“平凡”的那份敬重之心。

那些得到与失去的,都流淌在同一条河里

主角陈奕洋似乎是个一直都在失去的人。

小时候,他在学校被欺负、被同班同学诬陷他偷窃,父亲没有给他任何辩白的机会,从此他失去了在原生家庭坦诚内心、与父母亲昵欢愉的权力。

后来,他失去了与人正常交往的能力,没有可以说话的人,几乎失去了一个正常人所有发声的渠道与内心情绪释放的出口。

所以他成为了一座孤岛,失去到无可再失去,他甚至会去思考:“如果每个人的社交都有自己的目的,那我之所以一直都是一个人,是因为其他人无法从我身上获取到任何东西吗?”

但在书中所讲述的陈奕洋的这段人生片段中,他并非一无所获。


他得到了来自董小满的温暖陪伴。董小满告诉他:“幸福不是别人给的,幸福是源于自己身的东西”、“这世上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相遇,也就不会有全然错误的错过”、“要带着爱活下去”。

他得到了来自富二代好友夏诚有些灰色却让我们无法断言是错误的社会历练:“你要给自己安一个坚硬的壳,把心保护起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受人尊敬,万人敬仰,因为有能力,没有任何人能质疑你”、“社会的本质是竞赛,这是人们爱看足球的原因”、“比起虚情假意,无人问津才是最可怜的”。

他得到了学长姜睿传递给他的面对这个世界的一腔孤勇:“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喜欢做的事,如果找不到喜欢的事,就做自己手边的事,好好生活,好好照顾自己”、“这个世界上孤独的人比你所能想象得更多,孤独只是一个过程,是让你遇到真正的朋友的过程”。

而陈奕洋之外的其他人,其实也在经历着相同的一切。

董小满失去了自己的至亲、甚至失去了陪伴自己的长大的猫咪“阿水“,但她得到了一颗强大而坚韧的心。

夏诚看似冷漠地选择放弃自己多年的一段感情,却正在向着自己认为对的那个目的地靠近。

姜睿失去了父母的支持、失去了原本安稳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扔掉自己的理想。

《时间的答案》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时在经历着“得到”与“失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些角色才都是真实立体的、令人信服的。

故事的结局,卢思浩没有给任何一个角色下定论,他们在彼此的过往中留下印记,然后四散而去,去经历他们之后全新的人生。


卢思浩说:“人总得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才能明白一些道理,就像是等到你终于明白一句话的深意时,时间早已经向前一路飞奔,把你甩在了后头。这让我产生了错位感,好像自己明明还是那个少年,可镜子里的自己已经不是少年时的脸了。”

对于年纪更长的凹叔来说,这种感觉似乎更加真切,就像是四十多岁的某个夏夜,开车回家在某个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你突然反应过来,十九岁的时候那个人说的那句话原来是这个意思。而这个时候,你已经过完了小半生。

正在经历“生长痛”的少年们,也许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就会好过一些,就像是对伤口进行了一部分修复和治愈。

而像凹叔这样的中年男子,刚拿到书时觉得有些兴味索然,也许是青春已过,太多事情皆已忘怀,但当凹叔真正读完它的时候,心底里是舒畅的,就像是很多旧时光都回来了。不知道为何,卢思浩的文字总会让我想到木心的俳句:“少年人的那种充满希望的清瘦”。


“如果你愿意,记住我的名字,我叫卢思浩。是个幼稚鬼,是个做大梦的傻子,是个笃信自己未来的人,是个能为一点微小的事情开心一整天的人,是个能在城市里迷路的路痴,是个妄想留住时间,跟时间赛跑的人,是个熬夜控,是个妄想用不多的文字照亮这个孤单宇宙的人,是个喜欢先说大话然后去拼命实现它的傻瓜。”

卢思浩与我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就在于他能够与“时间”和睦相处。我们常常抱怨那些时间忽快忽慢的错觉:“这个假期过得好快”、“夏天的下午班感觉度日如年”,也常常抱怨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那些琐碎的正负面,但卢思浩却能够欣然接受时间的一切好与坏。

他是时间的朋友,在该拼搏的时候毫不犹豫,也会特意在某个角落里享受安安静静的时光,抱着他的二筒,写着最平实、却让我们读完愿意回头看看再继续出发的文字。

至于最后的答案究竟如何,我们不如就像卢思浩一样,静待时间的答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本文采编:渣狸;本文编辑:渣狸;监制:袁复生。如需转载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