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从开始的喜欢到处置珍妃,归根结底,还是婆媳关系没处理好

2022-03-07   李艺南

原标题:慈禧从开始的喜欢到处置珍妃,归根结底,还是婆媳关系没处理好

珍妃出身于他他拉氏,是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十五年,年仅13岁的珍妃和姐姐一起被选入宫,成为光绪帝的嫔妃。据史书记载,光绪帝和珍妃的感情很好,珍妃性格乖巧讨人欢喜,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日夜陪伴在光绪帝身边,深得光绪帝的喜爱。

珍妃虽然和光绪帝的感情很好,但是与婆婆慈禧太后的关系却闹得很僵。因为她屡次得罪慈禧太后,所以在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西狩”之前,命令太监崔玉贵将珍妃从被关押的北三所提出来,推进了宁寿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溺亡。这一年,珍妃才刚满24岁。

其实,在珍妃刚进宫的那段时间,慈禧太后还是很喜欢她的。珍妃刚进宫的时候是珍嫔,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将她和姐姐一起晋封为妃。可是随着珍妃在宫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性格活泼的她逐渐忘记了谁才是宫里的女主人,在无形之中就得罪了慈禧太后。

珍妃性格开朗又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而且她对宫里的繁文缛节十分反感,更不习惯宫里那种呆板的生活。而光绪帝跟隆裕皇后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光绪帝虽然是慈禧太后亲手挑选的皇帝,但是对于这位慈禧太后亲手挑选的皇后却感到厌烦,再加上隆裕皇后时不时去慈禧太后那打个小报告,这更加令光绪帝对她感到失望。

自珍妃入宫之后,光绪帝就将心思放在了珍妃身上,和皇后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在沉闷的宫廷生活中,年轻活泼的珍妃给光绪帝带来了欢乐。虽然珍妃的外貌算不上十分美丽,但是她的脸上却有一种独特的娇憨神态,令光绪帝十分着迷。史书记载:“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因为光绪帝独宠珍妃,使得隆裕太后经常去慈禧太后那打小报告。慈禧太后早已见惯了后宫争宠这种事情,对此并不在意。所以,虽然侄女经常来打小报告,慈禧太后也没有太过于为难珍妃。珍妃和慈禧太后的婆媳关系破裂,另有原因。

在珍妃没有入宫之前,光绪帝事事都想着慈禧太后,宫里有什么好玩意都先送给慈禧太后。可是等到珍妃入宫之后,光绪帝将心事都用在了珍妃身上。比如有一次,宫外送来许多颗大东珠,光绪帝将这些东珠都赏赐给了珍妃,一颗都没送给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为了博取珍妃开心,他还用珍珠、翡翠为珍妃制作了一件珍珠旗袍。

慈禧太后个人生活十分奢侈,但是她对宫里其他嫔妃要求的却很严格,要求她们要生活节俭不得铺张浪费。所以,当慈禧太后看到珍妃脚上的鞋子都镶嵌着几颗大东珠,身上又穿着华贵的珍珠旗袍时十分气愤,心想连自己都不舍得用这么大颗的东珠,而珍妃怎么能如此铺张浪费。遂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由,将珍妃“褫衣廷杖,并降为贵人。”直到第二年气消了之后,才再次将珍妃复封为妃。

珍妃从小就接触西学,对朝政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且经常和光绪帝讨论朝政,这是慈禧太后最不能容忍的事情。除此之外,珍妃在宫里还很大方,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们得些赏钱,也都竭力奉承这位“珍主子”。时间一长,珍妃也被太监们的花言巧语捧得有点不知所以,渐渐失去自我节制,对慈禧太后也不如从前那般恭敬了。

按照清宫的制度,皇后每年的例银不过千余两,妃嫔更少,每年只有二三百两。况且清朝对外戚约束极严,珍妃也不可能从娘家得到资助。珍妃花钱大手大脚,后来又迷上了摄影,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相当烧钱的爱好,需要花费大笔银钱。因此,史书中也有珍妃为了筹钱,利用对光绪帝的影响力,从而出现卖官鬻爵的劣行。

曾担任辽沈道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的胡思敬,在他所著的《国闻备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胡思敬作为监察御史,他的话还是非常值得采信的。况且史书记载胡思敬其人“不畏权贵,对权奸、贪吏、宄党无不指名弹劾。任职不及三年,共上疏四十八次”。因此,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的记载应当不虚。

都说是慈禧害死了珍妃,但看了珍妃的所作所为,换作是谁也受不了。尤其是慈禧太后,她掌控清朝数十年,历经三帝,一直统御后宫,更不可能让珍妃骑在自己头上。而且,如果珍妃真的仗着光绪帝的宠爱做出卖官爵之事,那么她被慈禧太后处置也就不那么值得同情了。

珍妃入宫时才13岁,又深得光绪帝的宠爱,她年纪既轻阅历又浅,根本不知道收敛自己的锋芒。而且她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法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更不懂得与隆裕皇后打好关系。慈禧太后从开始的喜欢到后来处置珍妃,归根结底,还是珍妃的婆媳关系没处理好,再加上隆裕皇后时不时地在慈禧太后跟前打小报告,最终造成了她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