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9岁称帝,一生做了3件大事,1件让他名垂青史,2件使他遗臭万年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囊括了太多太多的逸闻趣事,有极其严谨、肃杀的正史传记,也有诙谐、风趣的百家野史。如同中国古代那些让人如痴如醉的诗词歌赋一样,有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也有不入流的下里巴人,正所谓“雅俗共赏,相得益彰”。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是一位皇帝,说到中国古代的皇帝,相信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感触颇深,皇帝又被称为“天子”,顾名思义就是上天的儿子,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能够掌握乾坤、主宰万民的职业。非大智大勇、大贤大才之人绝对无法胜任。
帝王之术作为指导皇帝唯一的一门学科,绝非一般常人所能理解,读懂了帝王之术,你就是一位称职的皇帝,就可以施展平生所能开疆拓土、澄清寰宇,以建立千秋不朽之功业,而后流芳百世被万世敬仰;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智慧,对帝王之术一窍不通,那你就是属于那种帝王中残次品。
虽然,你侥幸成为了一国之君,也无法阻挡你成为权臣的傀儡、奸臣的棋子,无论你如何的折腾,上窜下跳也避免不了你那遗臭万年的悲惨命运。正如中国古代一位皇帝那样,在刚生下李4个月就被立为了太子,9岁继承大统当了皇帝,一生却只做了三件事。
其中有一件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不过可惜的是,他另外做的两件事却注定了他必将遗臭万年,被后人唾骂?那么问题来了,此人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能够让他遗臭万年?他又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名垂青史了呢?
此人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明朝第六任同时也是第八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也就是1427年。因为他是皇后孙氏所生,所以在他出生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被明宣宗敕封为了太子,在1435年明宣宗突然病逝,年仅9岁的朱祁镇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继明宣宗之后大明帝国的又一任皇帝。
由于,当时朱祁镇只有9岁,容易给人一种主少国疑的错觉,因此很多大臣都纷纷上书表示,要求当时的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虽然这种要求被张氏给断然拒绝了,可是朝廷大权依旧是张太皇太后在掌控,即使当时朝廷里面著名的“三杨内阁”也都纷纷表示没有异议。
就这样,朱祁镇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童年,渐渐的养成了吃喝玩乐的懒散习惯,因为在明英宗朱祁镇看来,国家在自己的祖母张太皇太后以及三杨内阁的治理下国泰民安、井井有条,并不需要自己多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统五年杨荣去世,正统八年张太皇太后驾崩,年轻有为的朱祁镇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不曾想在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却听从了宦官王振的挑唆,仓促之下调集数十万明军宣布对瓦拉御驾亲征。
于是,就有了堪称明朝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场战役——土木堡之变,该场战役直接导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五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同时也造成了北京门户大开,直接暴露在瓦拉大军的攻击之下。
后来在瓦拉军营中被囚禁了数年的明英宗,经历了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大明,而且阴差阳错的又成功的发动了“夺门之变”,再次登上了帝位。不过,再次登上帝位之后的明英宗朱祁镇不但没有反思,反而误听谗言诛杀了在北京保卫战中护国有功的千古忠臣于谦,明英宗做的这两件事情足以让世人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脑的昏君,遗臭万年是历史的必然。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明英宗在临死之前还做了一件被万民称颂的事情,那就是废除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以至于后代的史学家和现代的专家纷纷认为,抛开其他不论,单单明英宗这一举措,说他万古流芳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