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匈奴重臣,有他在霍光无法专权,不敢接受封侯

2023-11-01   八月未完

原标题:汉武帝的匈奴重臣,有他在霍光无法专权,不敢接受封侯

后元二年(前87年),在位时间长达55年的汉武帝走到了生命尽头。病重时刻,武帝命人把年仅八岁的太子刘弗陵带来,对大司马霍光等人托付身后事。霍光之所以如此位高权重,固然是极有才干得到了武帝赏识,但他另一个身份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三十多年前霍去病在世时就已经把他引荐入朝。

“托孤现场”除了霍光,还有金日磾(jīnmìdī)、上官桀和桑弘羊三个重臣,都在武帝床前。上官桀“演技”很好,哄得武帝高兴,又大走霍光门路,登上高位;桑弘羊是天分很高的“会计师”,凭本事熬出来的,为汉帝国的财政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场的四个人都是天下知名。上官桀和桑弘羊也可谓根正苗红。汉武帝最终决定霍光担任第一辅政,加封大将军;金日磾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位列第二,排在上官桀和桑弘羊前面。四个人共同掌握了汉帝国最高权力。

四个人里金日磾最特殊,他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当年入跟随族人入关归顺了汉王朝。金日磾最初沦为养马的奴仆,他性格沉稳庄重,后来因缘巧合被汉武帝欣赏,一下子成了皇帝的近臣。他极其忠诚,侍奉汉武帝几十年,小心谨慎从没犯过错,还挫败了一起刺杀汉武帝的阴谋。汉武帝对金日磾的信任大家都看到了,中原王朝出了个史上绝无仅有的匈奴辅政大臣。

当初有人在林光宫行刺汉武帝,金日磾奋不顾身救驾,霍光与上官桀也迅速行动抓捕谋反者,平息了事端。汉武帝留有遗诏,将他们三人封侯。日后朝廷宣布此事,金日磾以汉昭帝年龄尚小的缘故坚决推辞,结果霍光和上官桀也不敢受封。

金日磾的谦让是他的处世态度。汉武帝在世时,曾赏赐给金日磾美貌宫女,金日磾无法推辞,却从来不敢接近宫女。武帝又提出把他的女儿纳为嫔妃,金日磾说什么也不肯,武帝不由得对他大为敬重。这也体现了金日磾的睿智,不愿跟后宫是非之地扯上关系。那么金日磾为什么愿意接受辅政大臣的职位?这很简单,一来他不忍拒绝汉武帝的临终托付,二来这时候他也该承担起责任了,以他的威望制衡另外三人,稳定朝局。

金日磾并不排斥名利,却又“非义不取”,推辞的是皇帝的偏爱,唯恐招人忌恨而已。但封侯这事儿,是多少古人一辈子的梦想,金日磾大概觉得受之有愧,才找理由推托。西汉有非军功不得封侯的规定,名将李广跟匈奴打了一辈子仗,就因为斩杀敌人的数量不够标准,到死也没有封侯,可谓千古憾事。汉武帝尽管倚重霍光、金日磾等人,同样找不到给他们封侯的理由,只得留下遗诏办理此事。

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汉武帝去世刚一年,金日磾也因病与世长辞,终年49岁。君臣一前一后离去,金日磾似乎就是为了与汉武帝相遇才来到世间。在他临终时,霍光以朝廷名义捧着印信、绶带前来探望,在病榻前把金日磾封为秺(dù)侯,也不管他是否乐意。

金日磾死后又被赐谥号敬侯,这个“敬”字是朝廷商议而定,含义丰富,可以说相当公允,基本概况了金日磾身上的闪光点。《逸周书谥法解》定义了谥号用法,“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夙夜警戒”的意思是,像君子一样朝夕警惕,不敢犯错。“合善典法”可以简单理解为廉洁奉公,尽忠职守。所以“敬候”的谥号也是莫大的荣耀。

朝廷为金日磾举办的葬礼也甚为隆重,出动大军护送灵柩,队伍从长安浩浩荡荡排到汉武帝的陵寝(茂陵)。金日磾的墓葬就在茂陵不远处,与霍去病的墓相距仅一百米(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所有这些“身后荣光”,大约也可以慰藉这位匈奴王子、大汉权臣的在天之灵了。

金日磾在后世成为忠孝谨敬的代名词。唐代的番将右骁卫大将军、薛国公阿史那,“所历皆以清谨见称,时人比之金日磾”(《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与臣下讨论人才,感叹道,“金日磾忠孝淳深,汉朝莫及,恨今世无复如此辈人”(《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二十五杜骥列传》)。后世名人们对金日磾的赞美之词也不少,不再赘述。

春秋吴国的公子、大贤者季札,有很多典故流芳百世,人称延陵季子,与孔子同时代。当时的吴国是中原人眼中的“南蛮”,不妨碍季札成为圣贤,被孔子推崇盛赞。如果孔子能够得知金日磾的事迹,恐怕也要开金口吐玉言褒扬一番。华夏人民本就同根同源,这些不世出的楷模无论来自哪个民族,都是我们的骄傲。金日磾身上那些闪亮的品质,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显得更为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