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2024-01-12     张桃子

原标题: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马后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国事,不仅为始皇帝出谋划策,还一手构建了大秦帝国初创之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

秦始皇在李斯的佐助下建立起了丰功伟业,如果说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那么李斯就是英伟帝王身后的那个居功至伟却不露声色的首席辅臣。

然而13年后,位高权重、权倾朝野的丞相李斯最终竟落得了一个被腰斩于市的下场,这究竟又是为何呢?

少时有志,终得佐于嬴政

李斯出生在战国末年,本是楚国上蔡人士,出身低微的他幼时家贫,可以说李斯是个六亲无靠的寒门之子。

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年少的李斯选择先踏入官场,再一步步想办法接近权力圈。一开始,好学又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李斯只在家乡当了一个掌管仓库的小吏。

不久,李斯认为这样的平淡无奇的生活无异于混沌度日,于是,他辞去了小吏一职,到了楚国的兰陵县,拜于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很快,善于揣度的李斯便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从此,李斯便得到了亲近嬴政的机会,并倾力迎合嬴政的所想所愿,逐渐赢得了秦王嬴政的信任和倚重。

为了早日平步青云,李斯便想到了“成就他人即成就自己”——每每有面见嬴政的机会,李斯便会极力鼓动嬴政早日为统一六国而筹谋打算。

嬴政本身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李斯言语中所布画的雄伟蓝图让嬴政激动不已,因此,嬴政便更加看重李斯这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小文官了。

鉴于李斯的现实表现,嬴政也对其屡次擢拔,李斯从一个小小的长史,迅速提升为客卿、廷尉。

统一六国后不久,李斯又因为戮力参与了大秦初立后各项国家大事的设计和定铎,被升任为丞相一职,实现了其高官厚禄、平步青云的人生理想。

因利益与赵高矫诏拥立胡亥为帝

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不仅倾向于以严律苛法来维护帝王的统治,还统一了度量衡、车轨及文字制度,确实尽到了一个人臣的忠心和作为。

要知道,公子扶苏向来凭借才德服人,且他是李斯的女婿,为何丞相李斯能如此胆大妄为地矫诏,又为何会置骨肉亲情于不顾,非要拥立、昏庸无知的胡亥为新帝呢?

其实,一切皆因一个“利”字,而首先看透并布下这个“利益”之局的人乃是一心想要专权的奸臣赵高。

赵高是一介宦官,他在宫中行走多时,史书记载其在秦宫中“管事二十余年”,资历和背景堪称深厚。

不仅如此,赵高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年幼之时,秦始皇命胡亥跟着赵高学习如何判案断狱,因此,赵高对少不更事、昏庸无知的胡亥可谓是既“亲近”又熟悉。

因此,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赵高一心盼望的是大秦未来能出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皇帝,而头脑简单、无知无能的胡亥则正中赵高的下怀。

当秦始皇病逝于出巡的途中后,赵高认为机会来了,他知道若要令胡亥篡位成功,一定得争取到程序李斯的支持才可以。

于是,深谙人心的赵高决定从李斯贪图名利的弱点下手,对李斯说:公子扶苏一旦上位,丞相您与蒙恬谁更能受到扶苏的信任和重用呢?

李斯马上就听懂了赵高的弦外之音,他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能够维系下去,不惜与赵高同流合污,假托始皇遗命,拥立胡亥成为了新帝。同时,又假拟了一份始皇遗诏,以“不忠不孝”的罪名暗示扶苏自裁。看到假诏的扶苏信以为真,便挥剑自尽了。

胡亥成功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十分信任自己的老师赵高,几乎对赵高言听计从、亲信有加。而赵高此时已经迫不及待地染指皇权了,他在朝野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盛权在握的丞相李斯。

为了尽快排除异己,赵高屡屡谗言惑主,不断向胡亥汇报李斯的“不忠不义”之举。

后来,赵高直接诬陷李斯和李由父子二人密谋通敌叛主,想要推翻胡亥的统治。胡亥一听说李斯胆敢威胁皇位,便决定立刻将李斯和李由抓入大牢,并施以严刑拷问。

李斯受尽了酷刑却又无可奈何,最终只得承认了各种无端的罪名。公元前208年,李斯在咸阳的市集被当街腰斩,并祸及三族,下场确实可悲。

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遭其殃。位高权重的李斯如果当时能够清醒一点,就不会被赵高的挑拨和唆使蒙住了心智,倘若他坚定地拥戴扶苏继位,凭借李斯的才能和智慧,依然会是大秦的肱骨之臣。

可惜世上没有回头路可走,李斯当初一个并不聪明的决定,既毁掉了一个强盛的大秦帝国,又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而这一切,都要怪李斯的功利心太重、贪欲之念太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5678377dc886df6a6ea98d43d1048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