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解扬:点亮反腐败的历史之光——读《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

2024-07-23   长安街读书会

解扬:点亮反腐败的历史之光

——读《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

好书推荐

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乎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研究中国反腐败的历史,了解古代廉政文化,洞悉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不仅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也有利于我们今天运用历史智慧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主编的《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上、下册)》是了解、研究中国历史上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一部重要论著,出版后获得高度重视和普遍好评。但该书出版已十年有余,市面上存书极少,为了适应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新近出版发行的《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以2013年版的内容为基础,对一些要点案例和观点阐述进行了精选精编,同时也对原书中的一些错漏进行了修订,将历朝历代治理腐败的历史经验呈现出来,将历史智慧总结出来,以飨读者。

“腐败导致灭亡,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国”,卜宪群在《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总论中强调,“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基本规律”。腐败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有的被人民推翻,有的被外族灭亡,有的被统治阶级中的不同阶层所替代,但究其根源,无不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归纳历代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权钱交易、用人不公、贪婪奢靡、正气不张。自腐败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反腐败的思想与斗争。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提倡勤政爱民、反对腐败,不仅是历朝统治者谋求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丑恶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并与之做坚决斗争的必然要求。

反腐败要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既要讲道德基础,更要有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包括总论和十八章内容,全书聚焦“反腐败”主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历代在反腐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本书从时代特点、腐败表现形式、监察与法律制度、反腐败思想等方面对每个朝代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深入研究,对中国历代国家政治中的腐败现象、反腐败措施、反腐败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既是对我国历朝历代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也是为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古人智慧滋养。

如果说腐败是一头难以制服的怪兽,制度则是有效困住它的笼子。治理腐败离不开律法法规,必须制定严密而完备的规章制度,使贪欲无机可乘。一旦贪污,则严惩不贷,使贪欲者不敢以身试法。《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系统阐述了先秦的“墨”刑、秦代的监察法规、汉代的奏谳制度、魏晋南北朝的《魏律》《晋律》、唐代的《唐律疏议》、宋代的《宋刑统》、元代的《大元通制》、明代的《大明律》、清代的《大清律例》等律法。历代的反腐败制度以及相应的机构设置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后世的反腐败制度及机构设置都是前朝制度损益而来。比如,书中在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御史台时就分析道:西汉御史府也称为御史大夫寺,或称宪台,东汉以后称之为御史台,又称兰台寺。三国曹魏继承东汉体制,设置御史台。到南北朝时期,南梁、北魏与北齐称之为南台。北周称为司宪,属秋官府。通览此书,历朝历代的反腐败制度安排演变、机构设置变化都了然于心,历史的滋养润物无声。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有两条并行的行文线索,一条是历代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另一条则是反腐败的思想文化建设。书中在阐释各个朝代的廉政思想时,对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廉政思想作出重点讲解。书中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反腐防贪思想》分三节分别讲述了诸葛亮的德政与明法、孝文帝的班禄酬廉策、苏绰的治国“六条诏书”;第十章《隋唐时期的反腐败思想》则分四节分别讲述了隋文帝崇尚节俭、王通的“王道”观、韩愈和柳宗元的反腐败思想。如此,既能让读者了解全貌,又能掌握重点。

反腐倡廉,反腐,强调惩处,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为;倡廉,强调教育与防范,其目的是告诉人们什么应该为。《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还对各个朝代在选人用人、廉政教育等倡廉建设作出系统阐释。比如,本书第四章《秦汉时期思想舆论导向与反腐败思想的发展》讲解了汉代表彰廉吏的举措和成就,汉代涌现了一大批“强项令”董宣、“四知先生”杨震等知名廉吏,为汉代官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徜徉浩瀚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之所以能够长久、能够繁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反腐倡廉建设做得到位。

读史使人明智,在阅读中反思、思考,把历史之光照进现实、照亮前进的路是我们读史的目的。《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纵论我国先秦至明清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反腐败历史,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用历史启迪今人。掩卷长思,其间的是非曲直、悲欢离合,虽然已成过往云烟,但其所昭示出的历史效应,很值得后人反思和警醒。

解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周文哲;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好书”长安街读书会年度推荐干部学习书单(经典篇、热门篇)

“好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首部为党献策理论读物《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版发行

“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703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

“书目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703期干部学习书目博览

“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706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