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之后,它又来自砸招牌?

2022-07-05     24楼影院

原标题:《爱情公寓》之后,它又来自砸招牌?

(文末有送票福利,记得拉到最后哦~)

这几年,国产情景喜剧已经离观众越来越远。

观众耳熟能详的,大多都停留在十年前,甚至更早:《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等。

情景喜剧是影视剧非常难把握的类别之一,对剧本扎实度、镜头调度、演员表演有着极大的考验。就算集齐所有创作条件,还要和短视频抢时间,常常一个本子刚拍好,作品中的笑点、社会议题就已经被短视频抢了先。

于是,屡屡受挫的创作者便越来越没有耐性,去打磨一部水准之上的好作品。

但也有一小撮人,愿意迎难而上,比如,最近刚刚完结的《破事精英》。

《破事精英》由韦正导演,和他的《爱情公寓》一脉相承。

《爱情公寓》在国产情景喜剧中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夸它的人很多,骂它的人更多。

《爱情公寓》一度被认为是“内地都市情景喜剧”的标杆。我们承认它好笑,有很多做的不错的地方,但它成立的大前提是靠抄袭来完成的,抄袭是原罪,无论它做得多有趣,依然过大于功。

正因如此,剧粉现在提起它都有点羞于启齿,因为“喜欢《爱情公寓》是件很丢人的事

但就影响力来说,《爱情公寓》确确实实搭上了国产情景喜剧的末班车。它用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的喜剧包袱形式,在情感价值上精准击中年轻人的需求:长大后和三五好友住在一起,玩在一起,有快乐的生活,轻松的恋爱,有趣的朋友。

《破事精英》延续了这种风格,用讽刺挖苦的方式透视当下职场的怪现状

令人遗憾的是,上线初期《破事精英》也陷入了一场抄袭风波。有观众认为,它的设定和英剧《IT狂人》高度相似。二者都是室内情景喜剧,都围绕一家大公司的边缘部分所展开,主角都被性格古怪的领导安排到这个部门。此外,从办公室布局到配角的身材、性格设定也存在一定的相似。

事发之后,韦正很快在微博发多张长图否认抄袭,称《破事精英》剧本前后写了近两年,约65万字,所有的背景、场景、人物和故事皆为原创,绝不存在抄袭的情况。

后期,随着剧情的渐入佳境,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到这部剧的原创力度,其创作立意与当下年轻人的现实语境遥相呼应。

《破事精英》是一个从社畜视角出发,体察世界的故事。

在基层工作十年的老实人胡强突然获得了一次“升职”机会,被迫调到事部部门经理。

什么是迫事部?官方定义是“特别紧迫事务联席快速反应与处理部”,但其实这只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后勤打杂部,别称“破事部”。

加上胡强,这个部门一共有七名性格各异的员工:

小领导胡强谨小慎微,兢兢业业;程序员欧阳莫菲高冷毒舌,是部门的“刺头”;销售唐海星油嘴滑舌,天天梦想自己是董事长的私生子;设计师苏杰克有强迫症,日常面瘫;文案庞小白脆弱而疲惫;秘书金若愚是资深八卦爱好者兼部门的“门面担当”;实习生沙乐乐工作积极、热情高涨,尚未经历职场毒打。

作为一部直击职场的情景喜剧,《破事精英》在职场生活里找了不少梗。

比如,我们常见的“35岁以上被裁员”的消息,就在胡强身上得到了不错的显现。胡强人到中年,本身是单亲爸爸,身上还压着房贷,工作毫无进展,但又不敢辞职,因为这个年纪容不得空档期,没有工作就等于断了一家人的活路。

胡强当年带的实习生,现在混得风生水起,是胡强的顶头上司,将一套职场PUA话术用的炉火纯青,“公司比你年轻,比你便宜的员工,大有人在,如果我是人事,我可能第一个就先裁了你。”

《破事精英》每集一个主题,讽刺职场乱象,如“哭泣自由”、“绩效为王”、“逃离办公室”、“饭局文化”,几乎每个打工人,都能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领导下达任务,让迫事部给公司的过气产品写一套营销方案,员工突破能力上限,好不容易才有了创意,结果上头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项目给取消了。员工付出的全部努力,就此付诸东流。

第二集,则调转枪口,聊起了“企业线上高效管理工具”,内涵当下职场神器。

领导要求迫事部成员体验公司刚刚研发的新产品盯盯乐。这是一款全息投影办公软件,可以盯邮件、盯日程、盯会议。领导可以化为全息投影,随时随地出现在你面前,给你“加油打气”,非常反人类。

除此之外,盯盯乐还可以用全息投影投出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为大家予以精神抚慰。这一点,据说内涵了互联网大厂几年前为程序员提供情绪服务的精神抚慰师。

体验完盯盯乐,迫事部成员要写出十万字的用户体验。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每次召唤出小姐姐,都要被扣年假。

可以说,就反讽层面来看,《破事精英》做得还算不错,它不仅讽刺了现实中高压、快节奏、模式化的职场环境,更狠狠批判了那些将996当常态,把内卷当福报的企业家。

第五集讲了个虚拟伴侣的故事,甚至带出了几分黑镜的味道。

为了测试公司推出的新产品,胡强激活了一位酷似同事欧阳莫菲的虚拟伴侣。接触过程中,胡强从抗拒逐渐转变为依赖。每次虚拟伴侣体验结束,胡强就会萎靡不振。

为了帮胡强回归正轨,莫菲查出了虚拟伴侣背后的阴谋。原来这个产品,是资本家为了捆绑社畜,让社畜全身心投身工作而发明出来的消遣玩意,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会让使用者精神错乱。

最终,莫菲通过摧毁终端 设备救出了胡强。但胡强一蹶不振,仿佛身体被掏空。

意想不到的是,回家后,胡强又一次见到了虚拟伴侣。我们不知道,这个虚拟伴侣是莫菲假扮还是另有阴谋,只觉得虚虚实实,有点温情,还有点悬疑,夹杂着多种况味。

尽管反讽部分做的不错,但就完成度来看,《破事精英》并不完美。

它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好笑。

很多喜剧设置,老套且重复。

与谐音梗有关的笑料,在剧中多次出现,给人造成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比如,胡强不但叫胡强,还会“糊墙”;迫事部是“破事部”;“小螺丝大作为”改为“小螺丝大作死”;胡强的同事傅兰尼,被人揶揄为“烂泥扶不上墙”等等。

迫事部的人物设置的也过于脸谱化、标签化:刺头、面瘫、小白、肥宅、loser……

尽管题材在努力接地气,但这种人物设定,直接影响了人物的生活痕迹与饱满度,让表演趋于浮夸。

比如,程序员欧阳莫菲登场时,为了凸显她不拘一格的个性,她大摇大摆的走路姿态就表现得极不自然。

不过,整体来说,《破事精英》在反思现实上还是比较出挑的,编剧“以喜写悲”的功夫也算一绝。

而就当下环境来看,观众可选择的替代品多了,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喜剧综艺,都在极尽所能地挑动观众的喜剧神经。《破事精英》的出现,将情景喜剧的难处和瓶颈再次展露,让人不自觉地怀念起情景喜剧精品迭出、笑料不断的黄金时代。

【福利】

今天,我们要送出的是正在上映的《珠峰队长》电影票

这是中国首部在8000米以上高海拔,用无人机航拍的片子,每个镜头都来之不易。片子讲的是普通人的珠峰梦,电影以一种粗粝又真实的镜头形式,带领我们跟随攀登者的脚步,感受这趟非凡旅途。

想看的,参与方式很简单,在下方留言区中,留言告诉我们#你最近看过的一部好片#并说出理由即可。

留言截止时间:7月7日24:00点整。我们会在7月8日 选出20位小伙伴,每人送上《珠峰队长》电影票一张。

期待你的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3fb025b8ef6219e3e841a101b3cec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