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自掘坟墓,贵胄变渣男!

2023-09-16     读史

原标题:茅台自掘坟墓,贵胄变渣男!

最近,茅台很火,口碑却似乎越来越差,成为大众日常调侃的对象:

茅台一会儿和咖啡联名,一会儿和巧克力联名。下次跟开塞露联名,是不是叫“茅塞顿开”啊?

是的,刚刚和瑞幸小妹妹联名推出“酱香拿铁”的热度还没消减,茅台就又官宣,要和白富美德芙合作推出“酒心巧克力”了。

无论是“酱香咖啡”,还是“酒心巧克力”,抑或林林总总的各类茅台联名款产品,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指向:讨好年轻人。即试图以更加时尚、年轻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

从市场效果来看,茅台的联名策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与瑞幸咖啡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在上市首日,就取得了单品销售超过542万杯,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优异业绩。

这款产品的热度,甚至带火了相关的网络话题,如“喝酱香拿铁能否开车”、“满杯茅台去咖啡液”等,这些话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迅速成为热搜,大大提高了瑞幸咖啡的知名度。

是的,我说的是“大大提高了瑞幸咖啡的知名度”,而没说“大大提高了茅台酒的知名度”,因为茅台的热度虽然大增,但好评度却大大降低。

事实上,白酒联名产品,非常多,比如泸州老窖就和奈雪的茶联名推出过酒香奶茶,山西汾酒也曾和丹麦的爱顿博格推出过酒心巧克力、江小白与蒙牛推出过酒心巧克力冰淇淋、古越龙山与钟薛高推出黄酒青梅口味雪糕……

但都为什么没火?还不是因为这些酒,不叫茅台而已。

事实上,市场上凡是贴上茅台标签的,都可以火一把,甚至有不少火锅店,通过直接往火锅底料里加茅台的营销手段。

茅台比较牛的是,把中国白酒成功分成了两类:

茅台和其他品牌白酒。

所以,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酱香拿铁,是瑞幸火了,而不是茅台火了。

相反,这对于茅台的忠实用户们,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

过去,大家都以开一瓶茅台喝为傲。很多时候,酒桌上但凡有一瓶茅台,都会成为照片的主角,被炫耀般地晒到朋友圈,以此显摆饭局的高档。

现在却不好意思显摆了,因为若再在朋友圈发喝茅台的照片,换来的往往是一片“酱香拿铁”的调侃与嘲讽——16块钱一杯的“刷锅水”,今天才在办公室喝了两杯,下班没敢骑我的电驴,怕被查酒驾。

原本是想培育年轻消费者茅台酱香口感的,现在却被年轻人喝出来是泔水味!

原本看到朋友圈里晒茅台,自己无缘喝,只能当看不见的,现在茅台自己送上来十几块一杯的酱香拿铁照片,正好可以用来怼那些嘚瑟的人!

可以说,无论是咖啡,还是巧克力,定位都和茅台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大众消费品,而茅台则一直是高高在上,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具有明确的身份象征。

茅台,本就不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产品。如果真非要自降身价,飞入寻常百姓家,那它或许都竞争不过几块钱一斤的二锅头——不要说茅台的酒质就好过几块钱的二锅头。凡是懂白酒制造工艺的,都知道白酒实际的制造成本。

曾经比茅台更牛的汾酒,是最好的前车之鉴,自己作死,非要把原本的“名酒”做成“民酒”,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大众都能喝得起,喝得到,结果“很呵呵”啊。

高逼格品牌这东西,打造起来极难,但毁起来却很容易。拥有者都是拼了命的维护的。譬如,同样是高逼格品牌,爱马仕香奈儿决不会跟可口可乐搞联名,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也决不会跟百事可乐搞联名,否则容易搞出黄渤班尼路的事故。

茅台,一旦自降身价,像汾酒那样成为“寻常产品”时,你看它再来联名,还会有现在的热度?

这两年,白酒市场下行,竞争非常激烈内卷。茅台或许也感受到了危机。但实际上,这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不振,导致大家都不敢消费的问题。可以说,有问题的不仅仅是白酒行业。

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喝白酒的问题,实际上马云早给出了答案:我年轻时也讨厌喝白酒。等人到中年,才知道茅台的好。

是的,白酒,本身就不属于年轻人,而是属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那入喉的辛辣,只有被生活摧残的中年人,才能降得住,相得益彰;

只有经历过风风雨雨看淡人生的老年人,才能慢慢品,云淡风轻。

咖啡和巧克力虽然也都是苦的,但那是一种轻佻的苦,欢快的苦,容易被挑战的苦,所以适合年轻人。

只有白酒的苦,才是生活的苦,人生的苦,刺啦一下下喉的那一刻,刺激的不是味蕾,而是灵魂。

所以,中国的白酒文化,被唱衰N多年了,一直却毫发无损。因为,那些张扬的年轻人,号称绝对不会喝白酒的年轻人,被生活摧残后,才会知道白酒的好。

茅台,能从无数品牌的白酒中,独领风骚,除了它和其他白酒一样的辛辣外,就在于它的品牌价值,赋予了它身份的象征。

否则,一瓶实际成本只有几十元而且又难喝的液体,凭什么几千块钱都难以买到呢?

所以,茅台联名是可以的,想讨好年轻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都是表面工作。茅台的真正品质,真正的品牌价值,才是茅台最重要的身份象征。

因此,长期来看,茅台品牌的发展,用优秀的联名产品作为点缀,是可行的,但最重要的,还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消费者体验等多个方面持续投入和改进。

如果茅台过度依赖联名策略,忽视了这些基础工作,尤其是高逼格品牌形象遭受损害,那么它的长期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汾酒和五粮液,都是前车之鉴。

总之,频繁的联名活动,会让大众对茅台的品牌定位产生疑惑,甚至不再认为茅台品牌有多高逼格。这样做得多了,等于自掘坟墓,在大众眼里,终会从一个“天潢贵胄”,沦落为“屌丝渣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3e242c855bd8d0c1a9e25e09d30b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