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一篇难产的游记

2023-08-08   真言贞语

原标题:周长行原创丨一篇难产的游记

一篇难产的游记

文/周长行

当下已是下半年,笔者觉摸着能够对自己的“兔年收成”有所评估了。

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从4月6日至5月14日为期39天的个人旅游。这是笔者今年最牛的一件事情,也是圈里群里茶余饭后颇感兴趣的“话题”。三个省12个地区37个旅游点,行程上万里,想看看的地方都去过了,意外的美景却也意外地遇见了,比如异龙湖。

二是从5月19日开始动笔至今已写出25篇共计6万多字的游记。出一本书的计划具有了切实可行的支撑。还要写下去的。“读了上篇想下篇”的读者都盼着呢。

然而,笔者写到成都时,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了。

是该写成都了呀,写过眉山就该是它了。我的这部游记是按照旅游真实顺序一路写下来的:郑州、昆明、宜良、石林、九乡、石屏、元阳梯田、建水、大理……写到成都,就再无选择。

我和夫人的万里游是在成都结束的。也可以说是“完成”。恰如那句广告词——“成都成就梦想”。

然而,事实上,我做梦也没想过能够游玩那么多那么远的好山好水好地方,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但是,香格里拉敢去,虎跳峡敢“跳”——这也是朋友们的惊叹之所在。

我们也没想过,此行会结束于成都。出发前,我和子女们商量好的,走一步看一步吧,觉得哪里不行就赶快回家。然而,一路迂回曲折风风火火竟然玩到了成都。不是不行就回家,而是在成都玩到不想回家的地步。这种很好玩的感觉来自“成都”也实在是耐人玩味,总觉得其中飘忽出浓浓的佛的气息。

促使我们告别成都的头号原因是毛文强、黄金全、王纪宪、赵渝生和王春元等战友的“过度”热情和“折腾”。感人至深,也感慨良多。我们再呆下去,实在是于心不忍了。然而,我们还会再来,说来就来。再来有再来的理由和办法。

成都是一部让人百读不厌的大书。来一次,就想多来几次的城市。

然而,当我谋划写篇“成都七日游”的时候,却遭遇到很难坐下来的麻烦和尴尬:

第一,“大运会”耗去了我的一些时光。看赛事,看画面上的成都风景。赛事与风景相得益彰,恰是我最享受的一种成都味道。离开成都想念成都,这就是旅游的发酵功能。你去过,你爱上了这座城市,像大运会这样的盛事自然就会引发你的格外关注。它的魅力,尽在它的吸引力上。它的吸引力都来自我们的此次旅游上。旅游就像是往“情怀银行”里递存念想!

第二,读者来信拽去了我的一些精力。所谓读者来信,基本上都是网络上的读者反馈。大都是讨论这部游记的。其中一篇《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旅游》就值得品读。我必须认真对待这些来信,该回复的必须回复,该解释的必须耐心解释,该谢谢的定要谢谢。重要的是“来信”给出了一个思考题:如何在温度和深度的结合上写好这部游记!

因此,我想暂时停下来,放一放,待一些问题想清楚,咂摸透了,“成都游”就会顺理成章地被呈现出来。我不能匆匆忙忙地写作成都。这也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第三,杂七杂八的事有“返潮”迹象。有来约稿的,有来请我当楼长、当顾问的,需要切磋或掂怼。“升学宴”是重头戏,几乎一拨接着一拨。也有邀我去旅游,边旅游边写游记的。这个暑期的散事热度并不亚于天气预报的热度,挡不住的,也不能挡,这就很难让我聚精会神写游记了。

挺想一口气“完成”的时候,恰恰是“坐不住”的时候;就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硬是迈不出去。这就是生活。

这部游记的“卡”点,或许是上帝在捣鬼,但是,我告诉您,美好的成都不会没有下文……

注:速写于8月8日。今日立秋。图一:周长行夫妇在杜甫草堂前与成都战友们合影留念;图二:右一黄金全,右二周长行,右三王春元;图三:左一毛文强,左二周长行,左三黄金全。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