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妙之处在后半句,道出众多父母育子通病

2022-03-15   耀眼生活

原标题:“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妙之处在后半句,道出众多父母育子通病

引言

关汉卿曾在《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时至今日也仍被人们奉为经典。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孙们自有自己的福分,长辈不必为他们的前途和人生过于担忧。然而,这句话的后半句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选择性地忽视了,久而久之人们也只能记得“孙子自有儿孙福”这一句了。

01

虽然这句话在民间流传甚广,但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妙之处,所有的真谛也都藏在后半句,道出了众多父母教育子女的通病,并告诫做人父母者应当铭记于心。但在中国家庭之中,长辈们却往往都做不到这么洒脱。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为子女的人生做谋划,正如《触龙说赵太后》所提到的那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正是出于对子女的深切关爱,长辈才会做不到那般洒脱,放任自己的孩子去走自己的路。可见,这世间任何的情谊都比不过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父母陪伴孩子完成作业

关于这句话的起源,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传闻中,“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在还没能得道成仙以前,家中状况非常凄凉。一年的除夕之夜,铁拐李的妻子因为没有钱去置办年货,于是偷偷地躲在家中暗自垂泪。再加上看到邻居们家中都是一派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的景象,再想到自己家冷落萧条的样子,心中的酸水就更是止不住的往外冒。

合肥铁拐李药王庙

然而,身无分文的铁拐李面对这样悲惨的场景,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后来铁拐李一心求仙,得到了仙人的指点后,终于脱胎换骨得道成仙,而他的妻子则留守人间含辛茹苦的养大了他们的孩子。在儿子成婚的这一天,已经位列仙班的铁拐李下凡探看,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破败的屋室已经变成了一座灯火明亮的府第。

铁拐李剧照

见到此番景象的铁拐李叹息不止,顺势就在墙上写下了一首诗,而这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看到这里,人们可能会认为铁拐李太不近人情了,不仅没有为家庭和养育孩子做过任何的贡献,还在儿子大婚的当天写下“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样的话。无论是从现代人,还是古代人的眼光来看,他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父亲。

02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实则不然,若是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铁拐李的这句话其实包含了非常深远的智慧。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家长们,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之中会感到满足和幸福,但这种美好的感觉会渐渐随着孩子的长大,开始自立门户而消失。家长们也要慢慢学会接受,长大后的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会同父母渐行渐远的事实。

送别孩子哭泣的母亲

可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孩子成家以后,也依然不愿意放开手,时常会向其提供帮助。虽然这样做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新生活,但是也容易让孩子变得过于依赖父母,从而在人格上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莫为儿孙做牛马”和“谁给儿孙做马牛”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父母等到孩子成年以后,就不要再为他们忙前忙后地当牛做马了。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如果家长不能在这时及时地放开手,就会束缚孩子的发展,而家长对于孩子的依恋也会越来越深,这样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

父母送别孩子

一般来说,父母越对孩子依恋,那么他们对于孩子的管束就会越多,对孩子也会更加的骄纵。所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父母也仍然会对其操心个没完,严重的甚至还会一手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从而扼杀了孩子自身的发展潜力。在现代社会当中,父母穷尽一生精力照顾孩子的事例并不少见,大部分父母都不会因为孩子成年而放松对孩子的管束,甚至还会给予已经成年的孩子更多的帮助,拿出一辈子的积蓄为孩子买房、房车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送别孩子后在车站哭泣的父亲

常言道 “惯子如杀子”,长期在父母管束下成长的孩子,不仅会丧失独立性,还会给父母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如果孩子在长大之后,什么都不会做,那么父母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自己对于孩子的管束过多,从而造成了孩子长大之后依然无法独立的问题。

结语

归根结底,在教育子女这一事情上,如果父母不能够及时放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帮助孩子,其实却是害了他。父母的过度管束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多的问题,他们不仅因此失去了让自己独立成长的机会,还容易养成养尊处优、凡事依赖父母的巨婴思想。

参考资料: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触龙说赵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