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曾是中国挚友,被誉为欧洲灯塔,如今却是欧洲最穷国

2022-08-12   一耿历史

原标题:这个国家曾是中国挚友,被誉为欧洲灯塔,如今却是欧洲最穷国

在老一辈国人的集体印象里,阿尔巴尼亚是一道永远绕不开、也永远无法抹去的灰色记忆,这个欧洲小国的贪婪与无耻以及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嘴脸,一度成为中国当滥好人的最深刻的惨痛教训。

阿尔巴尼亚地处欧洲东南一隅,国土面积大约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区区200多万,首都为地拉那,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我国如今的一个地级市。

作为山地国家,阿尔巴尼亚境内土地贫瘠,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频繁的干旱不适应农作物生长,所以阿国的农业增长乏力,加上矿产资源稀少,旅游景点也不多,除了一些畜牧业和手工业外,轻重工业的底子都非常薄弱,长期以来,种种因素制约了阿尔巴尼亚的发展,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百姓生活艰难。

国力弱小的国家自然谈不上国际影响力,再者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相隔遥远,原本这个国家是很难与我们产生过多交集的,说起两国的缘分,得益于中国当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以及外交政策的走向。

新中国建政后,从晚清政府闭关锁国所产生的弊端里吸取了历史教训,为争夺话语权,中国积极地拓展国际空间,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对于大多数愿意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中国政府秉持不论国家大小、贫富强弱,都与其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阿尔巴尼亚便是其中之一,只是当初和中国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

二战之后,迎来独立的阿尔巴尼亚披上了社会主义的外衣,从意识形态领域来说,中阿两国同属一个阵营,这样一来,双方关系形成了进一步靠拢的天然条件。

中国同阿尔巴尼亚建立外交关系后,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给阿方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粮食物资、生产资料以及轻重工业方面的装备设施,成为其最大的援助国。

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开启的长期援助模式中,累计援助阿尔巴尼亚的现金以及折合人民币的物资总额超过一百亿元,援助的清单里甚至包括了居民用电的电线杆。

在当时来说,我们国内一个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才几十块钱,这100亿人民币如果用现在的购买力进行换算,绝对能够达到千亿级别。

那些年里,除了直接的物资援助,在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中国派遣了多个专家组和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阿国,助力于兄弟国家的经济建设。

要知道,那个时期中国的国内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陷入严重饥荒的年代,中国仍然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拿出宝贵的粮食无私地援助阿尔巴尼亚。

在两国蜜月期,双方的交流非常密切,阿尔巴尼亚曾经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最好的朋友之一,两国高层互访不断,而且都是最高规格的礼遇接待。在国际事务中,两国长期站在同一战线,彼此维护,阿国一度被我们誉为欧洲的灯塔,堪比现在的南亚盟国巴基斯坦。

50年前的10月25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经过表决,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天被载入史册。

阿尔巴尼亚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案的发起者之一,在这一点上,正是阿尔巴尼亚等一众第三世界国家冲破了美国的重重阻挠,为中国重返联合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之外,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一个时期内也达到了鼎盛。阿尔巴尼亚向中国输入了《山鹰之歌》、《地下游击队》、《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等系列电影,大都是二战时抗击德意法西斯入侵的内容,在我国城乡大地上映之后曾风靡一时。

那个时期,在国内的大街小巷里,宣传中阿两国人民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万岁的书刊与画册,随处可见,两国的关系一时之间“嗨翻天”, 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

阿尔巴尼亚最初的靠山是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 苏联也一直为阿尔巴尼亚充当着“冤大头”。当时阿国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将斯大林的学说奉若神明,完全模仿和照搬了包括个人顶礼膜拜在内的苏联体制,因此深得斯大林的欢心,经济援助源源不断。

霍查

只要对斯大林的吹捧到位,老大哥高兴之余大笔一挥,阿尔巴尼亚就能够长年累月地获得苏联的援助。

斯大林辞世后,赫鲁晓夫当政并坐稳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开始否定斯大林制定的很多政策,在对其生前一系列的错误行径进行批判揭发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外援助,这使得霍查大为不满,牢骚满腹,也为日后苏阿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中苏两国也产生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分歧,因看不惯中国的很多做法,赫鲁晓夫带头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发动诘难,指责中共是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挥起理论大棒试图在地位上压服中共。

带头大哥发出了号角,苏联的几个东欧小弟迫于形势也纷纷附声,众口一词,指责和围攻中国共产党。

这个时候,早已与苏共产生嫌隙阿尔巴尼亚站出来了。

阿坚定地选择与中共站在一边,力排众议,公开表态支持中国,这使赫鲁晓夫感到异常愤怒。

1961年12月,苏阿正式断交,两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对阿尔巴尼亚这一“反霸”行径,中国极为赞赏,虽然与苏联没有断绝外交关系,但中苏关系也降至了冰点,在苏阿彻底决裂的同时,中阿关系则“火箭式”迅速上升。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接替苏联,担负起了对铁杆兄弟的大幅度经济援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慷慨大方,已经不叫援助,应该称为供养了。

对于中国倾全国之力的无私奉献,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只要智商在线,一定会在心存感激中,更加稳固两国的友好关系才对,为什么后来与中国产生龃龉?在我国停止大规模援助后,公开撕破脸皮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战之后,全球的几个主要大国都处于冷战状态,先是苏美两霸分庭抗礼,在军备竞赛中长期对峙,后来中苏关系逐渐产生裂痕,直至破裂。

中国同时交恶苏美两大阵营,长期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孤立和封锁,外部环境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才显得对阿尔巴尼亚的格外重视。

七十年代初,为了遏制和抗衡苏联,美国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两国开始了官方接触,随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随着中美关系的回暖,中阿两国渐行渐远,阿尔巴尼亚开始频频指责中国向帝国主义屈服,抛弃了反帝反修的路线。

阿尔巴尼亚的无端指责,使两国关系开始降温。

二是触目惊心的浪费。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被珍惜。

在中国捐助的大量机械设施中,有很多是中国自身还没有普及使用时优先提供给“兄弟国家”的。但阿方随意堆放在露天野地里,任其损毁,甚至很多设备还未安装使用,就已经被损坏,经屡次提醒,阿方依然熟视无睹,这让中国大使和技术专家感到十分心痛和气愤。

更大更惊人的浪费,就是遍布于阿国内随处可见的碉堡。

阿尔巴尼亚虽然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但与周边邻国长期不睦,所以巴尔干半岛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随时可能被引爆。

失去了苏联庇护的阿尔巴尼亚,在面临着国家随时会被入侵的问题上,除了接收中国大量的枪支弹药、坦克装甲、甚至飞机舰船等武器援助外,还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和地堡,用来应对日后可能发生的战争。

另外,除了碉堡和地堡外,阿国土地上当时还耸立着大大小小无数纪念二战的烈士纪念碑、领导人霍查的全身或半身塑像。

抗击外来入侵的军事设施,只有在战争发生时才能派上用途,平时当不得饭吃,实际上二战结束后,阿国内再也没有打响过战争。

铸造这些遍布全国的碉堡和地堡,自然要耗费了大量的钢筋水泥,而来源于中国援助的优质建材,就这样被一穷二白的阿尔巴尼亚全部用在了这上面。

曾经耗费了巨额资金铸造的碉堡,如今散落在阿尔巴尼亚境内各地,已经全部被废弃,成为了阿国一道独特景观,不知道若干年后会不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是对我国的援助滋生了寄生虫一般的依赖。

与硬币落地一样,事情都有两面性。

中国常年的有求必应,助长了阿尔巴尼亚的国民惰性,使阿国习惯了“蹉来之食”并把这一切看做是天经地义,养成了一副我穷我有理的无赖嘴脸,寄生虫一般贪婪的从中国身上吸取营养,甚至当作外交筹码施压,不断地狮子大张口向中国索取。

人的贪心往往就是从对方的容忍中惯出来的。

在阿方看来,我为了支持你中国,不惜得罪了苏联老大哥,援助被中断,这个损失必须由你来当接盘侠,我需要什么,你就必须给什么。

这是一种“感恩递减”的现象。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将国内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改革伊始,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中国决定大幅减少和停止对一些国家毫无意义的经济援助,其中包括已经和中国产生裂痕的阿尔巴尼亚。

这下打碎了阿尔巴尼亚的玻璃心,他们已经习惯了中国的援助,如今中断了自然很生气,恼怒之下,阿尔巴尼亚开启了对中国的怨恨模式。

与诋毁苏联一样,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再次找到了往日情怀,摆上反修战友的高高姿态,利用国际舆论对中国大肆的攻击和谩骂。

事已至此,中阿的特殊关系完全终结,两国情同手足的“友谊”彻底歇菜。

不得不说,在以怨报德上,阿尔巴尼亚确实是个很有个性也很无耻的小国。

中国是个大国,需要根据本国国情、依据国际国内的形势调整内政外交政策。我们的国际交往,不是因为讨好别人而存在的。

你一个受援助的弹丸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毫无存在感,受人恩惠就应放低姿态,体谅对方的难处,凭什么不自量力的对一个大国的内政外交政策指指点点呢?

有句话说得好: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意思是对一个人的恩情,应该从淡到浓,如果从浓再到淡,人们就会忘记自己曾经受过的恩惠,甚至反咬对方一口。

这就是“大恩如大仇”的来源。

滥好人是一剂毒药,不仅让自己上瘾,还会让对方对你的索求不断上瘾,最后落得一地鸡毛,双方变成仇人。

那些年里,中国不遗余力的对外援助,有不少是打了水漂的,比如阿尔巴尼亚、越南这样的国家,最终却捐了个寂寞,与这些喂不熟的“白眼狼”反目成仇。

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给一个时期当滥好人中国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比起“担米仇”,多施舍一些“斗米恩”才是最合适的做法。

忘恩负义者,早晚是孤家寡人。靠金钱维系的朋友关系是畸形的,决然不会长久。

如今的阿尔巴尼亚,自执政的劳动党下台后早已改换门庭,投入到西方阵营,但混得很不理想,还是以往贫穷落后的老样子,已经沦落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的落后,与当年霍查40年的独裁统治息息相关。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不知道阿尔巴尼亚算不算严重拖了后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