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越来越热
连着一个星期的高温预警让人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天气里
很多人都蠢蠢欲动
想去湖里游泳
今天,小编路过新区一个湖边
看到不少人在湖里玩耍
有游泳的、蹚水的、还有抓小鱼的
甚至有的人还把家中的小狗带到了水里
一时之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但是,从照片上看
很多都是大人带着小孩子来玩
并且多数连游泳圈都没有
随便穿了个短裤就下水了
四周也没有防护网
只有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围成一圈
根本没什么用
有几人个甚至游到了离岸边很远的地方
小编问了在场的几个家长,“在这种湖里游泳不会危险吗,而且湖水也不太干净。”“没事儿,能有啥危险,我看着呢”,“去游泳馆不得花钱么,在这挺好,挺凉快,小孩也喜欢,天天吵着要去游泳,去游泳。”几个家长不以为意。
然而,你知道吗?
好玩的同时,有一个潜伏的“杀手”
它能在不经意时,杀人于瞬息之间
需要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警惕
它就是——溺 水
5月26日,蠡县一名男子酒后到水中洗澡溺亡;5月27日,清苑与安新交界处一野外水坑内,一名初中生嬉戏时不幸遇难;6月1日晚,定兴县当地附近村中一名年轻男子突然失踪,第二天在附近一处野外水域发现尸体;6月9日阜平一男孩在河里溺水身亡......
然而如此悲痛的消息,却在每年暑假都不断发生。据统计,每年有近二万名孩子死于溺水事故,而这些溺水事故多发生在校外,孩子太年幼无法自救,因此家长做好防范工作十分重要。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家中有小孩的家长更应该告诉孩子:
1.不到池塘、河边洗手、捡物品等
2.不在喷泉、河边嬉戏、泡脚等
3.不在溪边、河边等逗留,不私自下水游泳
4.不擅自结伴,到人工湖、水区工程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落水自救
1.落水后应保持镇定,胡乱挣扎反而会使身体下沉、呛水。
2.尽量抬头后仰、面部朝上,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3.露出水面吸气要深,呼气要浅,避免下沉过快,无法呼吸。
4.会游泳者在落水自救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抽筋”,并保存体力。
救助他人
1.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2.下水救人时,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
3.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应放手自沉,溺水者便会放开。
4.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
溺水急救
1.下水迅速将溺水者救上岸。
2.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用手掌击打其肩后背,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3.迅速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方法二:将溺水者腹部垫高,胸部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上,使其头足下垂,抢救者来回走动或跳动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4.水吐出后,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进行口对口 (鼻)式的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并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
尽管救助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谁都不想看到意外的发生,所以想从根源上解决溺水这个问题,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只能管住自己,少去危险的水边,自然能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