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妈咪参考原创,感谢支持,欢迎转发分享”
现在很多年轻夫妻都特别希望生个女儿,因为相比男孩来说,女孩的性格一般都更柔和,更乖巧听话,跟父母的关系也更好。
言言的妈妈就特别羡慕有女儿的人。她的儿子虽然只有4岁,可却没少让她操心。
由于性格调皮,每天都会“作”出一些事情来,不是抢了小朋友的玩具,就是把小朋友给弄哭了,言言妈妈跟在儿子身后不断善后,自嘲地称自己是儿子的“专属消防员”。
为此,言言妈妈没少教育儿子,可怎么说也没有明显效果,气头上来的时候她和老公还打过儿子,可仍然无济于事。
对待调皮的男孩,试试“后果体验法”
男孩喜欢调皮捣蛋,除了他们本身性格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还处于对世界认知的初期,还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因此不能很好地将“行为”与“后果”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后果体验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也就是说,当孩子做了什么不被允许的事,与其打骂孩子,不如让孩子自己体会一下后果,这样亲身的体验会比打骂更有说服力,也更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并牢记。
比如,当孩子喜欢抢夺别人的玩具时,父母反复地说教或者打骂,并不能让孩子对于“被抢夺”这一行为有明确的认识。
更好的办法莫过于,拿走孩子喜欢的玩具,让孩子也体验一下“被抢夺”的心情。当意识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心理带来的影响时,孩子就会感同身受,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聪明家长如何约束调皮的孩子
成长过程中,谁都会犯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家长来说,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或言行时,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后果是什么,这样才能减少孩子犯错的机率,尽快改正自己的行为。
1. 父母要言行一致
东东总喜欢在家里的墙上乱画,可每次爸爸地训斥孩子的时候,妈妈都在中间做“和事佬”,使得东东总是有侍无恐怕,屡教不改。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首先要保持一致,然后保证“言出必行”。
也就是说,当父母告诉孩子如果你不遵守规则时,父母会用相应的手段进行惩罚,那就要坚持贯彻执行。
当每次孩子由于不当行为都受到相应处罚时,孩子就会经过持续的刺激下意识地改正。如果父母不能坚持,孩子只能越来越调皮,变本加厉。
2. 慎用打骂等过激手段
其实,孩子的调皮捣蛋很多都是出自于好奇的天性,并不是主观故意的行为。有的孩子意识不到后果,往往也会对自己的行为充满愧疚。
如果这时候,父母不仅不安抚,还进行言语批评或打骂等,孩子只会更加不安,丧失安全感,产生心理问题。
事实证明,从小总被父母用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形成暴力型人格。他们做事对人都比较偏激,崇尚武力。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时,更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破坏,不利于性格的养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妈咪唠叨:
当你的家里也有个调皮的男孩时,千万不要把打骂作为常规的教育方式,不妨转换思路,试试“后果体验法”,给孩子制定规则并严格遵守,或许对孩子更有帮助。
妈咪参考,用科学的育儿经验,给你绝对的干货分享,用专业知识为孕妈和宝宝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