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普通的香油面条救了他的命,成就了如今的“人民艺术家”

2019-11-25     人民艺术家杂志

在新疆,维吾尔族人一直有这样的生活信条:“除了死亡,其他都是塔玛夏儿。”“塔玛夏儿”的意思就是“追求快乐”。实际上,几十年以前的新疆,生活条件是十分艰难的。同现在物产丰富、山清水秀的新疆不同,那时的新疆是一片未被开垦的西部荒凉之地。正是在此时,一个小伙子主动申请从北京去了新疆锻炼,一去就是16年。

青年王蒙

16年的边疆生活,让这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逐渐褪去了青涩的外表,成长为成熟稳重的中年人,而边疆生活带给他的一切,也被他写进了自己的书里——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边风景》。这个把新疆当成自己第二故乡的人就是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作家王蒙。

王蒙近照

“谢谢小王的香油面条”

王蒙曾数次发自内心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新疆的热爱之情,身在新疆的16年中,他也和许多人结下了深切的友谊。1975年8月,王蒙自和田前往喀什,在喀什落脚时,他被朋友夏冠洲邀请到家吃饭。因盛情难却,王蒙只好答应,但他要求“只吃些简餐就好”。

王蒙在新疆

那时的新疆收成不好,粮油紧张,加上政策方面尚未明朗,物质上总是紧缺的。夏冠洲的家在当时也有些简陋——一间不足十二平米的土平房里,除了桌、床,家徒四壁,连一把像样的椅子都没有。夏冠洲只好拿来两把单价一元两角五分的小椅子请王蒙坐下。王蒙倒是没有嫌弃的意思,还兴致勃勃地参观起夏冠洲的家,还想要帮夏冠洲盖个小炭房。

王蒙在新疆

两人在小房间聊了没多久,饭就熟了。夏冠洲的妻子端上几碗菠菜汤面条来,配以醋瓶和辣子碟,虽然是再简单不过的饭菜,但看上去也红红绿绿有些喜庆。王蒙和夏冠洲刚要下筷子吃面,就被夏冠洲的妻子喊住了,她走上前给两人的碗里各自滴了几滴小瓶芝麻香油,本来有些清淡的面顿时香气四溢。

王蒙回新疆看望老朋友

再后来,王蒙每次见到夏冠洲时,都会特意提起这碗香油面条,并且十分感谢夏冠洲的妻子小王。夏冠洲为此十分好奇——直到1990年底,王蒙都还记得这碗香油面条,并且逢人就会把这次的吃饭经历从头讲一遍。夏冠洲终于决定向王蒙讨个明白。

王蒙为新疆题字

原来,王蒙那天吃完面条没多久就赶着回和田,一路上人烟稀少,餐馆都没开门,奔波劳碌了一天才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吃这碗面条,他早就“饿得眼冒金星,四肢瘫软”了。

“耄耋肌肉男”的自我修养

耄耋之年的王蒙仍保持着繁盛的创作力,2019年7月初,在王蒙的新书《生死恋》发布会现场,王蒙感叹道:“一个人要是80多岁还能写小说,真是幸福。”的确,如今的王蒙,生活是幸福的,他向往的“上午写作,下午游泳,晚上看电影”的生活终于实现了。

青年王蒙

85岁的王蒙坚持每周两次游泳,每日散步,运动量的保持让他在这个年纪拥有了令年轻人都羡慕的六块腹肌。妻子单三娅因此还给他取了“耄耋肌肉男”的称号,王蒙对这个称呼很是享受。

老年王蒙游泳(单三娅摄)

每年,王蒙都要去北戴河住上一段时间,在北戴河的日子里,他坚持天天游泳,游泳后写作。游泳不仅让他筋骨通透,还激发了他许多写作上的灵感。实际上,在年轻时,王蒙曾因体弱被断定“活不过30岁”,而对于现在的王蒙而言,健康而有趣地活着,就是他的日常。

王蒙近照

年轻人要向着光明走去

王蒙曾和一名嫁给了美国人的中国好友交谈,他发现,中国父母常常会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做什么,比如,“不要玩水”“不要爬高”“不要动这个”“这样做很危险”等等。但美国父母常常会鼓励孩子去做些什么,他们常对孩子说“这样很好,去做”,而不是像中国父母一般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怀抱中。

王蒙全家福

王蒙对此十分感慨,年轻时,自己也曾被父母这样管束过,但在新疆的16年里,他做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并且从中发现了快乐——“每当我想起这些,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温暖。”在王蒙看来,青年人应当多尝试不同的体验,在体验当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也是对“塔玛夏儿”这个词的最好诠释。在一次《中国青年》的采访中,王蒙说道:“光明、明朗,这是最重要的。有了光明的人格,才有光明的人生。”

王蒙近照

相信,中国的年轻人会如他所愿,一直向着光明大步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greqW4BMH2_cNUgiD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