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部被众多知名作家所推崇的文坛名著,因包含大量赤裸直白的情爱描写,曾一度被视为淫秽读物,被封禁长达30余年。
当时在国内还有“英国《金瓶梅》”的戏称。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文学解禁思潮盛行,这部被污名化的作品中,关于心理与人性、婚姻与阶级等议题的严肃价值,才终于被大众看见。
于是,这个香艳大胆却并不耽溺低俗的故事,不仅被许多读者奉为经典,
更是多次被搬上银幕,先后养活了十余部影视作品:
片名逐渐离谱…
如今又来一版。
七场大尺度情爱场面,将书里的露骨描述基本还原。
融入现代议题的改编,也让它与当下的社会语境更加贴合——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偷情”的故事。
1917年,一战期间。
贵族青年康妮与男爵之子查泰莱与结为夫妻,新婚燕尔,不胜甜蜜。
但好景不长,婚后不到一个月,男方就被召回了前线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查泰莱不幸中弹,身受重伤。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下半身永久瘫痪,失去了(两种意义上的)生活能力。
退伍后,查泰莱回到老家,继承了遗产与爵位,与妻子康妮一起搬进远离都市的勒格贝庄园,过起了平静、无聊但有钱的乡村生活——
查泰莱在家休养,康妮负则责照顾丈夫的衣食起居。
有时半夜康妮欲火燃起,但丈夫无法满足,只能作罢。
天亮之后,二人都对此事避而不谈。
身体状况日渐稳定,查泰莱开始寄情于写作,并让康妮在旁协助。
然而在他的字里行间,却张口闭口都是自我催眠式的洗脑话术——“家、爱、性、婚姻、友谊,都是虚无”。
查泰莱无疑是个可怜人。但阉割自己欲望的同时,他却企图连妻子的也一并抹去。
在残缺的躯壳下,他的性情也变得扭曲。
他拒绝聘请贴身佣人,只允许康妮照顾自己,还明里暗里限制着妻子的自由:
康妮想出去散散步,查泰莱表示不解:“为什么?你需要什么可以派沃伦太太出去买。”
她想去伦敦和姐姐住几天,他又开始道德绑架:“那我不就无依无靠了?”
久而久之,康妮身心俱疲。
查泰莱甚至试图说服康妮和其他男人上床,为他生个孩子。
“你若能跟别的男人生个儿子,或许也挺好。”
“但机械的性行为本身并不代表什么,白头偕老的还是我们俩。”
如果能将自己的家业传下去,他不在乎与别人共享妻子,也不在乎对方是谁,只要是贵族身份就好。
作为旧阶级秩序的维护者,他希望后代的血脉能继续保持“高贵”。
之后查泰莱更是安排自己的贵族朋友接近康妮,举止轻浮,言语挑逗。
这令康妮感到羞耻与恼怒:
她一直追求两情相悦、互相尊重的爱情。但如今,在丈夫眼里自己却成了一台传宗接代的机器。
忍受无性婚姻本已不易,如今她更是感到自己的情感世界被漠视,人格与尊严也遭到践踏。
在极限的窒息中,康妮将庄园里满墙的族谱遗照拆了个精光。它们所代表的森严的等级、家族的虚荣,令她无比厌恶。
而被压制的欲望,总会找到宣泄的出口。
这天,康妮来到庄园猎场看守梅勒斯的小木屋,想看看家里养的雉鸡有没有开始产蛋。
木屋依山傍水,四周长满野花。
她透过栅栏,凑巧看见正在擦洗身子、赤身裸体的梅勒斯。
这让她心中一动。
等梅勒斯穿戴好,康妮敲门走进木屋。
碎花白底的窗帘,书架上的禁书,破旧却温馨的装潢,以及梅勒斯随和而温暖的语气,都与她那华丽却冰冷的豪宅形成鲜明对比,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这一次的偶遇,让康妮一潭死水般的情感泛起涟漪。
回到房间,她对着镜子除去衣物,抚摸着自己的身体,她第一次发觉自己的孤独。
在那之后,她时不时地会去梅勒斯的小屋里坐一坐,读书、写信,享受片刻宁静。
与此同时,查泰莱则找到了欲望的另一种发泄方式。
失去性能力的他,需要靠权力让自己“回春”。
很快,他便放弃了佛系的写作事业,转而投身于野心更大的煤矿产业。
通过对工人与佣人的压迫与摆布,重获病态的尊严。
他坐在轮椅上,攫取着权力带来的快感,成了一个冰冷、半人半机械的怪物。
他的自卑与自负,一次次伤害了康妮的感情,将她越推越远……
一次宴会上,查泰莱只顾着和身边的贵族高谈阔论,谈论着如何压榨工人,如何将利益最大化。
早就受够了资本家丑陋嘴脸的康妮愤而离席。
她来到梅勒斯的小木屋,刚好赶上雉鸡破壳而出。
梅勒斯将刚孵化的雏鸡放在她的手心。
眼前这个幼小的生命,像是她压抑已久、破茧而出的欲望。
她喜极而泣,身体颤抖。
转身将一旁的梅勒斯一把抱住。
两人水到渠成地在小木屋中,度过了缠绵而热烈的一晌……
之后康妮与梅勒斯便开始偷偷幽会。
在小木屋、在草丛里,在小河边……都留下了他们欢愉的身影,贡献了足足七段令人脸红的大尺度戏份。
而康妮也渐渐由身及心地,真正爱上了这个一穷二白的男人,进而愿意放弃富贵的生活,与他长相厮守……
于作者劳伦斯而言,性与爱是交织缠绕,不可分割的。
影片对于情与欲的描摹十分唯美。
比如两人第一次在小木屋中对话时,康妮问梅勒斯是否可以给自己一把钥匙,让她可以偶尔来坐坐,对方不置可否。
几天后,她有意无意地再次走近梅勒斯的小木屋,在屋檐下席地而坐,悠闲地看书、写信。
外出的梅勒斯冒着小雨回来,见她坐在门口,拿出钥匙放在窗台隐密处,
“我弄到第二把钥匙之前,会把他放在这儿。”
交出钥匙的动作,既私密又动人,也意味着二人内心向彼此敞开。
康妮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提的小事,梅勒斯竟还放在心上。
混着雨后青草味的荷尔蒙,在两个孤独的人之间慢慢荡开。
在梅勒斯出现之前,康妮的生活里充满沉闷的静物和阴郁的冷色。
遇到他之后,她的生活里开始出现明亮的色彩和活泼的动态。
嫩绿的青草,潺潺的流水,奶油色的野花,河里嬉戏的小狗,无不展现出蓬勃的朝气。
就像梅勒斯其人。
强壮的骨骼,紧绷的肌肉,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曾是陆军中尉的他,却选择隐居庄园当一名下人,只因看够了战争;
书架上摆的是查泰莱公爵口中“淫秽下流”的禁书。
关于梅勒斯,原著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
“虽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能非常流利地讲很多外语,但他坚持在任何情况之下说方言。因为他认为,标准的英语代表的是现代工业文明,充满了冷酷和理智。”
他是查泰莱的反面,是世俗的对立,这也让他显得更有人味。
而康妮,虽然同样出身贵族,却对丈夫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十分不满,认为人生而平等,不分贵贱。
这是她思想开放和独立的表现,也为她对爱情与自由的大胆追求提供了另一面注解。
影片的高潮部分,康妮与梅勒斯脱光了衣服,如亚当和夏娃般,在午后的太阳雨中奔跑追逐,嬉闹狂欢。
他们采摘花草来点缀身体,相互凝视又紧紧拥抱。
性与爱,灵与肉在这一刻相融,迸发出鲜活的火花。
总体来说,网飞这一次的改编,除了更忠实于原著的尺度外,也带来了更加现代的演绎与表达。
顺应当下的社会语境,着重展现女性的欲望与觉醒。
从“大逆不道”到“时代精神”,近百年过去,《查泰莱夫人》依旧用它独有的方式启发着我们:
尊重自身的感受,是爱自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