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和伪满士兵回忆苏联战俘营生活:军官妻子很热情,女军官更漂亮

2024-01-21     半壶老酒半支烟

原标题:末代皇帝和伪满士兵回忆苏联战俘营生活:军官妻子很热情,女军官更漂亮

末代皇帝溥仪在1959年第一批获得特赦,但他并不是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走出去的:1945到1950年,他大部分时间呆在苏联的赤塔和伯力,后来才被转交回到抚顺战犯管理所。

溥仪回国后刚下火车,就“哆哆嗦嗦地抓起一个苹果,狠命地咬了一口。(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溥仪一落地就先啃苹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苏联啥都吃不上呢,但是溥仪自己写得很清楚:“我一看车旁腰插盒子枪的四个兵士,认为这可真完了。我只是不知其味地咬嚼着嘴里的东西,费力气地咽着,等待五花大绑。”

溥仪以为自己被要送回国,肯定是五花大绑送上刑场,经战犯管理所首长开导,他才放心来,有时间回忆在苏联赤塔和伯力两地羁留五年的生活。

这里要顺便提一句:如果溥仪的“列祖列宗”争气一点,他在赤塔和伯力都不算出国:赤塔原属元朝岭北行省,1689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属俄;伯利于1860年(清文宗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属俄,并更名哈巴罗夫斯克。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关押在苏联的战犯和战俘不少,从末代皇帝溥仪到伪满普通机枪兵,数量多得无法统计,咱们今天就通过“皇帝”和士兵的见闻,来了解一下当时苏军战俘(犯)营(收容所)的生活。给咱们讲亲身经历的,除了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伪满陆军第二十五团二营重机枪连士兵徐维志(跟《地下交通站》里的黄金标性质差不多,黄金标是“警备队”,徐维志是“陆军”,但服装是一样的)。

记得有一个笑话,说最愚蠢也最倒霉的选择,是1945年8月叛国当汉奸。徐维志当时没有选择,他的倒霉日子是从1945年1月开始的:滨江省五常县(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安家村许窝堡小学教员徐维志于1月份收到征兵体检合格通知,3月1日被拉到兵营,经过短暂训练后在8月向北开拔准备与苏军作战,还没赶到前线,就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鬼子投降,大家笑逐颜开,以为这下子可以放下武器,马上回家了。谁知道团长连夜秘密召集连以上的军官开会,决定率部南下投奔老蒋。

团长想去老蒋那里谋个一官半职,下级军官和士兵坚决反对并起了内讧,结果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军已经开到军营之外,全团一千二百多名官兵只好缴械投降成了苏军战俘。

很多人都以为成了苏军战俘,就会被送到西伯利亚去挖土豆,顺便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种事情确实有,但挖土豆是德军和日军战俘的“专属工作”,还轮不到中国人去干——苏军也“优待俘虏”,但对德军日军除外。

高到溥仪,低到徐维志,都受到了苏军的优待,端着架子的溥仪还有心情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浇菜消遣(他生活有人伺候,浇菜纯属消遣),吃饱喝足的徐维志海有心情感受苏联军官妻子的热情、欣赏苏联女军官的美貌。

溥仪刚到赤塔的时候,喝的是高级矿泉水(作为末代皇帝,溥仪此前居然没喝过,也不认识,后来那种矿泉水成了他最喜欢的东西),每天三顿丰盛的俄餐,在午饭和晚饭之间还有一次俄式午茶。

溥仪在收容所(疗养院)有美貌的服务员照顾着,还有医生护士经常检查身体。娱乐方面有广播收音机、书报刊物、各种文娱器材,还经常有人陪着散步。

乐不思蜀的溥仪居然有了幻想:“苏联和英美是盟邦,我也许还可以从这里迁到英美去做寓公。我还带着大批的珠宝首饰,够我后半生用的。”

溥仪多次申请留在苏联,收容所不厌其烦,就把他送到了伯力。到了伯力,溥仪还有点不适应:“收容所里没有苏联姑娘做服务员,就由家里人给我叠被,收拾屋子,端饭,洗衣服。”

苏军也是不搜俘虏腰包的(再次强调,对日军德军例外),所以溥仪随身携带了大量珠宝,除了“捐献”出一部分,大部分后被他糟蹋和丢掉了:“我不但扔了一些首饰,还在炉子里烧了一批珍珠。在临离开苏联之前,我叫我的佣人李焘把最后剩下的一些,扔到房顶上的烟囱里。”

苏军没有搜缴溥仪随身携带的大量珠宝,也没有搜士兵徐维志的腰包,徐维志在《我在苏联红军战俘营里》(发表于政协收录各种回忆录的《纵横》杂志2004年第四期)中回忆:“苏军不搜腰包,不动战俘的任何钱物,不设刑讯室、禁闭室,也不架设探照灯,更没有凶恶的军犬,也绝不服苦役。若说苏军安排劳动,只有一项,那就是去给苏军军官家属锯木头、劈柴,可大家都十分高兴去干这类活。”

溥仪有苏联姑娘照顾生活,徐维志那样的战俘士兵,就只能用劳动换美食了——这里顺便说一句,徐维志在战俘营吃的,比给溥仪当兵时吃得好。

在战俘营里,徐维志等普通士兵一开始每日两餐,主食是高粱米和小米,副食为饨蕨菜干、窝瓜干和干白菜,后来待遇就提高了,在1946年3月初,战俘营里开始发放牛肉、牛头、大白菜和大米,战俘们分成小单位自己搞伙食:“那时,像是整天里都在做饭、吃饭,有时,夜里楼内楼外,仍是闪闪火光,吱吱啦啦。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这种改善,简直像吃上了御宴一般,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有些时候有些人还真是不能吃得太饱、穿得太暖,这些当了俘虏的伪满士兵,吃饱穿暖后又开始回忆起他们欺压百姓时的“快活”, 这个说自己薅过老百姓的骆驼毛,那个说自己吃人家瓜果从来不给钱,还有的说自己骑农民的毛驴嫌走的慢,拔下军刺扎毛驴屁股。

坏事说完了,他们又开始大讲自己去给苏军军官家干活的场景:军官妻子知道干活的不是日本人,总是表现得很热情,每次都会端出满满一大盘切好的面包,还有些熟牛肉,示意叫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儿吃东西,“就这样,可仍有战俘耍滑头。”

战俘们跟鬼子都学坏了,他们吃饱了面包牛肉仍然不认真干活,“两只贼眼溜溜转”,盯着军官妻子不错眼珠,锯木头的时候锯齿朝上锯背朝下,嘴里也不老实,而军官家属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依然很热情,弄得没去的战俘既羡慕又气愤:“她用好食儿喂你,你还这么耍奸滑,真混蛋!”

战俘们的“混蛋”还不止看着军官妻子想入非非,连女军官也不放过,徐维志也曾惊艳:“突然听到踏踏踏一阵清脆的马蹄声,我抬头望去,只见两名年轻的苏联女军官,各骑一匹高大漂亮的军马,在院内巡视,我抬头望了望这二位女军官,肩上分别戴着校官和尉官的军衔,各个微笑着俯首看我们,对我们夜不归宿,并没加以干涉和催我们回去就寝。

徐维志眼睛都直了,直到两位女军官策马而去,他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迷迷糊糊上床做梦去了,至于他在梦中会看到什么,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徐维志最后总结:“我已是80岁的年迈人了,当我在影视里看到“二战”时的德寇战俘营中的无数战俘在皮鞭下服苦役,惨遭酷刑与杀害,成千上万的战俘被毒死,与苏军对待战俘的人道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鲜明对比。”

溥仪和徐维志确实值得庆幸,如果他们是德军和日军,有没有机会写回忆录,那可就难说了。

出于净化文章考虑,读者诸君请恕我不能把徐维志的回忆原文全部复述,但是大家可以想象到一群獐头鼠目的伪满士兵吃饱喝足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而且大家肯定还知道其他战俘在被关押期间还发生了哪些不可言说的事情:在您看来,有些俘虏是不是不应该受到优待?如果徐维志和溥仪“享受”被俘日军的“待遇”,结果又会如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de4e3168b63d498eafd5425ca1c1b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