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和文强知道:郭汝瑰租房子用破沙发被怀疑是卧底,那年中将月薪是多少?

2023-10-21     半壶老酒半支烟

原标题:沈醉和文强知道:郭汝瑰租房子用破沙发被怀疑是卧底,那年中将月薪是多少?

杜聿明怀疑郭汝瑰是卧底,原因居然是他他清廉了。在杜聿明的回忆录中,不止一次记录他对郭汝瑰的怀疑,此事在电视剧《大决战》中也展现得比较详细,这就不能不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怀疑:郭汝瑰租房子、用破沙发,就被杜聿明怀疑是卧底,那么当年蒋系中将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他是真的买不起房和家具吗?

我们在其他电视剧中看到的蒋系将军,几乎个个骄奢淫逸,就连军统少将沈醉,也在回忆录中承认他下去“督察”一圈,就收了一栋别墅、一辆德国高级轿车、几十根金条、二百多颗珍珠,他沾郑介民的光,从上海往重庆倒卖五百桶汽油,一次就赚了五百两黄金,倒卖一千桶的郑介民,赚了一千两(上海一桶汽油一两黄金,运到重庆卖二两,用军统的卡车,没有运费)。

像郑介民那样的中将(郑介民在当军统末代局长、保密局首任局长前已正授中将)、沈醉那样的少将(沈醉在昆明被抓前也已晋升中将),已经到了“工资基本不动”的境界,同为中将的郭汝瑰为何如此清贫?他仅凭薪水,真的过不上好日子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看一看电视剧《大决战》的相关描述,再来看看“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关于自己薪水的回忆录,或许能找到明确的答案。

在电视剧《大决战》中,看见郭汝瑰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向“参谋总长”顾祝同提出请求:“解救黄百韬的战略战术,和兵力部署,我不一定按今天的决议去做。”

顾祝同一听就明白了杜聿明的意思:“光亭啊,你是不是还在怀疑这个郭汝瑰是共产党啊?今天这个方案确实是他做的,不过,我和何(应钦)部长都审过了,老头子也看过了,从现在整个形势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最佳方案。”

杜聿明语气沉重:“不是方案,是郭汝瑰这个人,我总觉得他和其他的国军将领不一样,我去过他家里,他的房子是租的,沙发是破的。作为一个国军高级将领,清廉得是不是有些反常了?而且他的眼里,有一种东西,是我在其他国军将领中从来没有见过的。”

顾祝同有点兴趣了:“什么东西?”

杜聿明一字一顿:“清明无畏!”

顾祝同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光亭啊,你多虑了吧?难道清廉就代表他是共产党吗?那布雷先生(老蒋的文胆陈布雷)呢?难道他也是共产党吗?”

杜聿明反驳:“不,他跟布雷先生不一样。布雷先生断绝社交,把一切都贡献给了总统,但是我看不出那郭小鬼是这样的人。”

顾祝同仍然不信:“不至于,他官至中将,深得国防部的重视,总统也非常信任他,他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呢?”

杜聿明遗憾的语气中还有点敬重,但那敬重肯定不是对顾祝同:“总长,荣华富贵,在某些人眼里并不重要……我希望是我看错了吧。”

杜聿明当然没有看错,郭汝瑰的战略规划确实做得很好,看起来可行性极强,几乎是天衣无缝,难怪顾祝同、何应钦和老蒋都看不出问题——这里面最高明也最大的问题,是这个看起来很完美的方案,在老蒋批准后,马上就送到了西柏坡我方最高层。这就像下军棋,一方明棋,一方扣着,明棋一方的兵力必然会陷入包围,军长和司令肯定会碰到对方的炸弹。

郭汝瑰的战略战术素养,在当年的蒋军中绝对堪称一流,但是这个“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厅)中将厅长居然没有官邸也没有私宅,这就令人十分费解了:无论是沈醉还是毛人凤、郑介民,妻子名下的房子都多得数不清,同样是蒋军,为啥最有能力的郭汝瑰过得如此清贫,他的薪水都哪去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些表面上真假难辨的图表是信不得的——谁都可以随便制一张表,说上将年薪百万,也可以说中将只有三毛。

要找历史依据,还得去看级别相似的原蒋军将领的回忆录,那里面有他们不同时期不同级别时的薪饷。

沈醉的回忆录只说他捞了多少外快,这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那点工资,而比较执拗倔强的文强,则是有啥说啥,他在《口述自传》中具体介绍了自己当校官和将官时能挣多少钱。

文强脱离组织后,由张治中、程潜等人作保,又经戴笠力邀加入了军统,于1936年出任“浙江中央警官学校”情报参谋训练班中校政训员、“参谋本部”谍报参谋训练班政治指导员。

文强在《口述自传》中说得很清楚:“戴笠是浙江省警官学校的党代表,在这里受训的都是些大学生,有男的也有 女的。他说:‘说老大哥,你的情况我了解,现在想请你在我们这里的杭州警官学校当第一大队的指导员。当一个大队的指导员,你的资格够了,我的权限也只有这样大了。 你如果愿意的话,我就把你留在这个学校,每个月可以拿八百块钱。过去的事情 不谈了,一笔取消了。’”

文强当中校的时候,每月的薪水是八百元,那时候发的是银圆,所以他出手很阔绰,他送给别人一条小被子,里面就能拆出五十块现大洋。

文强在1946年担任兼任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督察处处长的时候就已经晋升中将——电视剧《渗透》里的那个李维恭,好像跟文强是前后任。

李维恭一年能从于秀凝和许忠义的“生意”中每年分红二十万美元,那也不是不可能的,跟沈醉和郑介民相比,还真是小巫见大巫——当年就没有郑介民和沈醉不敢倒卖的。

文强当然不是李维恭的历史原型,总体来说,文强还是比较清廉正直的,他后来从“长沙绥署”办公室中将主任的任上调往徐州去给杜聿明当副参谋长,程潜的参谋长、黄埔一期生刘家绪还特意提到了他的工资:“哎,你晓得不晓得,你升官了。光亭有个信给你。杜聿明那个参谋长舒适存(红军时期的叛徒),杜聿明还不大放心他。让你管人事、管司法、管后勤,一切都归你管。你是黄埔学生嘛。你和那个参谋长都是中将, 待遇一样,你也是一千二百块钱。他也是一千二百块钱。杜聿明特别看重你。”

文强当中校的时候每月八百块钱,当中将副参谋长的时候是一千二百块钱,但在淮海战役期间,一千二百块钱就不一定是银圆了。

郭汝瑰和文强都是中将,而且都深度参与了淮海战役,按理说薪饷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郭汝瑰很穷,文强还在意并清楚记得工资,而沈醉连自己工资多少都不屑一提呢?这里面,可就大有学问了。

军统局少将副局长(职务军衔中将)戴笠坠机后,“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后升任“国防部常务次长”)、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毛人凤在升任副局长前一直是代理主任秘书)直接被任命为军统局正局长,后来军统局改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还是首任局长。

郑当上了国防部次长以后,工作比过去更忙,对所兼的二厅厅长与保密局局长两个职务都不能很好地照顾到,但是他对保密局长这个兼职并不打算放弃,因而和毛人凤一直闹摩擦。

郑介民为何把着局长的大印不放?沈醉十分清楚其中的原因,他在《军统内幕·我所知道的郑介民》中披露:“他的老婆生怕丢掉了这个位置,因为军统局钱多、东西多,可以源源供应,不但郑所乘的汽车、汽油由军统局供给,家里用的副官、男女佣人、厨师等都是军统局支薪,连家里的许多开支和应酬请客等费用都由军统局包下来。军统控制的公开机关如缉私署、货运局、交通检查处等走私和缉私得来的东西,对军统大特务“进贡”时,总有郑介民的一份。”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应该明白郭汝瑰为什么生活比较拮据了:他是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清水衙门,既不管人,也不管钱,每天对着地图搞规划,弄好了,功劳是顾祝同和刘峙杜聿明和前线司令、军长、师长的,打败了,他就得背黑锅。

郑介民宁肯放弃“国防部常务次长”,也不愿意放弃军统(保密局)局长之位,其中的奥妙,读者诸君想必都十分清楚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d31a9c228730c75b70beae2ea226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