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上推广氢能汽车这件事到底有多蹊跷。且不说氢能是日本倾举国之力押注的能源发展方向,就单说我国曾花费无数精力才建立起纯电动汽车产业。此时不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纯电动汽车将其他人甩在身后才是王道吗?但是北京冬奥会为什么要推广氢能汽车呢?他们为了推广氢能在冬奥会的两大赛区安排了超过2000俩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数十座加氢站。其中还包括日本丰田生产的Mirai(参数|图片) 氢能汽车,这可是日本氢能汽车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曾经中国引进特斯拉助力纯电动汽车产业化落地,如今中国又助力丰田氢能汽车市场化。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推广氢能源,中国动真格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在冬奥会上推广呢?氢能背后又藏着什么玄机呢?
真正要说起北京冬奥会大规模应用氢能汽车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就是赛区问题,北京冬奥会分为三大赛区,
分别是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延庆赛区在这三大赛区中气温都比较低,尤其是张家口和延庆赛区赛事场地都以雪山为主气温会降到最低点。这样就会对接驳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汽车三种中选择。传统汽车不符合冬奥会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而纯电动汽车的缺点就更为明显。低温下纯电动车无法保持续航并不适合张家口和延庆赛区,加上接驳车俩大部分都是大巴对动力和续航的要求会更进一步,种种因素下氢燃料汽车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所以北京奥组委根据三大赛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宜电则电,宜氢则氢”的汽车配置组合。在北京赛区采用纯电动汽车作为奥运的接驳车,而在气温更低距离更远的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则使用氢能汽车。这样看来我们选择氢能汽车好像是被逼无奈,其实并不是。我们看看北京冬奥会发展氢能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就知道了。为了在奥运会上推广氢能,北京市去年8月份发布了一份《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在2023年前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多辆,将氢能的产业规模扩大到500亿,而到2025年时这个目标将再翻一倍。
产值直接飙升到1000亿。在未来北京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北京将会希望押在冬奥会上,建立冬奥会氢能示范基地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北京发展氢能的决心和实力。
而氢燃料汽车,作为氢能最重要的应用之一自然成为了冬奥会上重点的推广对象。根据奥组委的规划,除了两大赛区数千辆氢能汽车外,还将在沿线建设60多座加氢站,保证氢能汽车的续航。
在北京的规划中河北和天津都是它们的氢能战略伙伴,至于为什么是天津和河北呢?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它们都是氢能推广的城市,以河北张家口为例,它们早在2019年就押注氢能率先发布了《氢能张家口规划》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氢能城市。目标产值与北京差不多,所以组团发展氢能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在京津冀的规划里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联合展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攻关,一个是共同建设京津冀氢能示范城市群,这两点分别在技术和产业链上进行突破。
说白了就是要最团带头发展氢能,而奥运会则是绝佳的推广渠道。一方面奥运会面向的是全世界宣传效果直接拉满,另一方面在奥运会上推广本国高科技一直是东道主的惯例,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推广基建/信息等技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英国推广生物医药/精密仪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日本也借此推广AI/氢能等科技,这里的每一个科技都代表着主办国的发展方向。现在轮到了我国北京冬奥很早就规划了一系列的科技展示,5G场馆、云上直播、VR观影、清洁能源、新冠病毒监控等科技这些科技都是中国的强项,是我们展示成果的舞台。唯独氢能技术比较例外,因为中国还没领先,比日本的技术还差一点点,但是依然成为冬奥会的重要项目之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发展氢能的决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d2b8123c53c2ec3179efc546328cf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