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制网络短剧能有多牛?
最近这部《逃离大英博物馆》属实爆火,短短3集,每一集都秒登热搜。
第一集时长不到三分钟,上线后作者全平台涨粉500万。
全剧讲述了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戳中无数网友的泪点,更是引发观众们对文物归国的热议。
目前此剧已更新完,在抖音平台总播放量超3.8亿,获赞高达2000万,更重要的是,网友都直呼没看过瘾,请接着拍!!
火到不仅被全网刷屏,还被央视专访报道,他们值得。
无论是剧本立意到脑洞,还是拍摄精致度到服道化,这部小短剧都做到了。
20分钟的“低成本大制作”
一遍根本看不过瘾
由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拍摄制作的《逃离大英博物馆》系列,共三集,总时长约20分钟。
虽看似低成本却制作精良、立意深刻,每一处的细节都爆赞。
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在大英博物馆的合照
将文物拟人化
首先,故事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玉壶生命,让文物“鲜活”起来,有利于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观看。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
“你一定要把我带回国,我有很重要的任务。”
运用直白的语言,精炼简短的台词,网友们看时就很容易代入,做到了让观者一秒落泪。
多处隐藏伏笔真的绝了
不仅在剧情上前后呼应,连服装都安排了“戏份”。
作为女主角的“小玉壶”,身着与玉壶同色的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出场时脸上还带有出逃时留下的斑驳污迹等细节。
背着的布包总是小心翼翼的抱着,连下雨都紧紧护在怀里,是因为里面装满了需要带回国的书信,生怕被打湿了。
男主角是名记者,名字叫作“张永安”。
这个名字取自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枕。
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字是古人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希冀。
为什幺小玉壶向张永安郑重强调自己“是盏”?
因为在遥远的异乡他国,鲜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瑰宝的名称,基本只会在前面放置一个冰冷的数字编号。
回到记者张永安的家中,小玉壶吃惊道“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
因为在大英博物馆,瑰宝从未被善待,很多文物都随意挤在一个柜子进行展陈。
看上去根本不像是被展览的文物,倒像是被出售的商品。
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所以,小玉壶一开始的脸是脏兮兮的。
@_iiiiiirispaipaiilllll_
包括小玉壶睡觉的蜷缩姿势,说明她一直呆在狭小的空间,同时很没有安全感。
像这样的细节全片还有很多,让人觉得处处是惊喜,很是爱看。
炸裂催泪的书信台词
第三集被网友封神
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回家”一定是共同的呼唤。
本以为第一二集已经封神,没想到第三集更是再创新高。
当“小玉壶”终回到中国,观众才知道她出逃的目的不是自己回家,而是“给祖国的同伴送家书”。
细节:毛笔字的家书写在英文报纸上
接着一封封家书台词,真的爆炸催泪,当然更强烈建议大家一定去看下原片。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
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
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
她奏她的晚风笛,
那首未完的《长歌行》,
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唐大马,我是来给你送信的,
信上写:唐大马,我是唐小马,
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
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
跑着跑着,我便会想起几百年前,
我们相约跑遍大好江山的誓言。”
“佛祖爷爷,罗汉爷爷让我跟你说,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乃众生法相,
重逢,皆在一叶菩提之间。”
“龙耳虎足爷爷,朝冠耳炉叔叔想跟您说,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
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
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
仍不坠爱国之心。”
“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
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萦的乡愁啊。”
“水月,我早已将回还之事抛之脑后,
驻留在西方的游子,需要庇佑的神灵,
只是这具木镂之躯,承得住偷盗者的歉意,
却载不动故人流连的目光。”
“诸位同胞,我的弟弟在战火中被洋人掳走了,
我们兄弟本是一对,
如果他先回家了,
一定!一定要告诉我一声呀!”
“来,给你们壶爹爹念首诗,
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一场场跨越千百年的文物对话,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不仅在文物描述的细节上,有过详细调研考察。
在故事叙述上,此短剧用温暖感的表达方式,在第三集结尾将情绪拉到了顶点,也将此剧立意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实不相瞒朋友们,当时象君看到这时真的是一个暴风落泪,哭得超大声,怎么这么会写,这么会拍啊。
难以想象这是包括导演、主创在内,幕后仅四个人的团队,耗时3个月制作而成的“大片”。
但谁又能想到这整个故事的起源,竟是来自网友的一条评论:是否有电视剧讲述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中拟人化复苏并回国的故事?
煎饼果仔“等我”两个字短短的承诺。
随即就开启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创作之旅。团队推掉其他工作,远赴英国实地拍摄,致力于唤醒国人对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关注~
文物一日不回家
国人一日意难平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短剧爆火的背后,是网友们深深地爱国之情和对文物回归的期盼,一声声的家国永安,让每个看的人都热泪盈眶!
此刻,又有了一句衍生名言,那就是没有人能笑着看完《逃离大英博物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
有人曾经说过,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
“Made in China”
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
中国明代龙纹琉璃,大英博物馆
历史浩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遗忘了什么。幸而,文物可以帮我们忆起一二。
被盗走的可不仅是文物,还有古中国关于人类文明的记录。
中国宋代木雕观音,大英博物馆
被掠夺的也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有无法计量的精神财富。
文物一日不回家,国人一日意难平。
博主@五月萌主拍摄的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展览作品
这不仅仅是一部短剧,而是一个充满热情、责任和自豪感的故事。
更是给其他剧作带了一个好头,没有用哗众取宠的主题,也没有用酷炫炸的特效,更没有廉价虚假的抠图,是用深切的民族情感凝结的真挚作品,展现出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让人由衷觉得国产短剧也能拍得如此牛。
在片尾对白中,张永安问“小玉壶”为何还要回大英博物馆。
“那你会让大家逃回来吗?”
她说:“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希望我们能早日等到文物回家的那一天。
图片及素材来源B站@煎饼果仔呀wb@夏天妹妹啊,其余来源网络见文中标注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