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左右转业,是自主择业好还是进机关好?3个理由建议进机关!

2022-03-06   逐月空间

原标题:40岁左右转业,是自主择业好还是进机关好?3个理由建议进机关!

从我选择自主择业的切身体会来讲,建议40岁左右这个年龄转业时,选择工作安置,进入行政机关单位工作。

1、从工资收入上讲,地方行政单位并不低

从我自主择业的战友中了解到,很多人跟你一样,转业时,40岁左右,在正营或副团的职务上选择了自主择业。

从每个月的退役金收入上讲,由于转业时,个人所拿到的退役金比例不够100%的条件,大多数人一般只能拿到80%到90%之间。也就是每个月的退役金在1万左右。就算按1万计算,一年也就12万元。

而据我一个转业到省会城市行政机关工作的战友介绍,他正营转业,除了每个月2000多元的住房公积金和1000多元职业年金不算,一年到手的工资、奖金、补贴收入等,可以拿到20万元以上。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职级的晋升,收入也是逐年递增的。

也许你会说,自主择业后还可以打工,还可以另外拿一份工资收入。

从自主择业的战友中看,这样的确实有。据我了解,自主择业后打工的,约占自主择业总人数的20%;其余80%的人,实际上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我自主择业后,也打过6年多工,也额外拿了一份工资收入。但是,如果你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或业务专长,也是干不长的。而且个人的身份地位纯粹就是一个打工仔,要看老板脸色挣钱,感觉肯定不舒服。

而在地方行政机关上班,要么是公务员岗位,要么是事业编岗位,有职位,有身份,收入不低,还很体面。

比如,我平时跟转业在行政单位上班的战友一起参加饭局时,作东的人肯定先把在职的战友安排在主宾位置上就座。尽管在部队时,他们的职务跟我平级,有的还比我低一、两级。这就是现实,不服不行。

2、从个人发展上讲,还有提升进步的时机

40岁左右,正营或副团转业,安置到地方行政机关单位上班,一般都可以按职级套改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也就是副科以上领导。

这个年龄,在地方上来说,年龄也并不大,职务也并不低,属于比较正常,至少在职级套改上是没有吃亏的。

从正常退休的年龄上讲,回到地方,至少还可以干20年左右。如果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今后还可以多干上个三、两年。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如果你能力强、素质高、爱学习、肯吃苦,平时工作任务完成出色,还是有提升机会的,还是有个人发展进步空间的。

如果选择了自主择业,也就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干部身份,放弃了自己的仕途发展,也就成了一个社会自由人。自己打工也好、创业也好、什么都不干也罢,都是你自己做主,想干啥就干啥,工作、生活的方式、圈子、人脉等等,跟体制内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此,在40岁左右这个年龄,建议还是要安置、要工作为好,有单位、有工作、有职务、有身份,总比自己到处应聘打工好,总比自己投资创业吃苦受累、担惊受怕的好。我就有好几个战友,自主择业后,觉得自己有能力,拿出所有的积蓄,投资创业,最后都是血本无归,靠每个月的退役金慢慢还债度日。

3、从个人追求上讲,金钱多少并不是唯一

俗话说,钱多钱少,没完没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社会人,还是要有一点追求的好,还是要有一个理想和目标的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钱财并不是我们的唯一追求,钱多钱少并不是衡量我们一生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作为一个40岁左右的部队转业干部,经受过多年的培养和教育,经受过严格的磨练和锻炼,素质好、觉悟高、能力强、能吃苦,这些都是转业干部的优势。

因此,选择安置工作,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可能为百姓服务排忧解难,可以在地方行政机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又可以充分发挥和体现自身应有的价值。

所以说,作为一名转业干部,在选择转业安置方式时,主动选择安置工作,从个人收入上说,并不吃亏。特别是安置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要比自主择业的退役金高出一筹。从个人的发展进步上说,可能增长见识、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提升的机会。从工资收入上说,综合来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最好。只要自己有志向、有追求,常怀一颗进取之心,回到地方工作时,一样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

综上所述,对于40岁左右的转业干部来说,如果不具备在地方特别适用的专长和专业技术,还是建议转业时,选择安置工作。因为,这个年龄不大,在地方上发展有潜力;选择体制内工作,工作十分稳定;从地方体制内的工资待遇上看,个人收入不低,各项待遇保障较好。最重要的一点,到了地方后,拥有一个干工作、出成绩的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要努力,大有可为。

虽然说从今年开始,按照相关规定,自主择业将改为逐月领取退役金,虽然政策依据不同,但形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