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机制启动,市场底到来,一个大问题

2023-10-12     凯恩斯

原标题:平准机制启动,市场底到来,一个大问题

10月12日,A股市场出现久违的反弹,虽然九月月线收出十字,但对于医疗板块和新能源车板块其实金九基本实现,而这两个板块应该会在10月有所体现,所以,我认为市场会逐步走强,对于市场底到来,此时不应怀疑自己的判断,A股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今天消息面值得关注的是汇金增持四大行。为什么要增持四大行?原因众说纷纭,但实际上汇金这类资金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类似平准基金的存在,也就是逆市场方向熨平市场波动,减少暴涨暴跌。增持本质上和银行股估值水平、救市等并无直接关系,且金额总体上也不大,四大行加起来增持4.77亿。当然投资人可以认为这是对市场信心的提振行动。未来汇金、养老金等机构连续出手,能够对A股市场投资人的心理上形成有效支撑,毕竟,A股的投资人主流还是内心承受力不够强大的散户投资者。

IPO出现异动,一件事是浙江国祥暂缓上市,另一件事是正大股份撤回IPO,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资产质量一般,但定价很高,本身有钱能分红,非要上市融资再圈钱。貌似他们就是奔着上市圈钱和二级市场套现来上市的。

国祥顶风可以作案说明A股IPO的确存在一定的漏洞,我经常把交易所比作超市,你要在这么多超市中脱颖而出,商品必然要又好又稀缺,否则消费者凭什么来你的超市?同样的,A股这么多年,比如中国互联网巨头全部在美股和港股,几乎没在A股;即便进行注册制改革,也没有看到A股出现更多尖货,反而庸脂俗粉之辈越来越多。对此,也许是资本市场、管理层都对注册制有很大误解。A股过于强调融资功能,强调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而忽视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不注重对于投资人的合理回报。

未来需要完善退市制度和询价制度。退市制度是让IPO和退市数量持平,询价制度是让代表市场的询价团给出客观报价,市场嗤之以鼻的上市公司这么高的定价是怎么给出来的?尤其是关注券商等中介机构,做错了事、隐瞒事实,中介机构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否则中介机构没动力去细致审查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看样子,A股制度建设还要优化和加强,希望这次能够药到病除。

热点板块上,今天能源金属大涨,并不意外,巴以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升,能源金属挂钩锂电池,势必水涨船高。但中国车企还有额外利好:美国持续已久的三大车企罢工。美国车企罢工的原因很复杂,美国汽车工会争取权益也并不是第一次,之所以这一次这么持久,是因为车企不肯妥协,而工人也不能妥协。对美国车企,成本上升是打不过中国车企的,对美国工人,美国通胀这么高,工资养家糊口难度很大。所以不可调和下必然久难治愈。

换个角度看,紧缩和通胀都不是好事,美国通胀居高不下,最终是会断送自己国内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锈带”。而中国人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思考一点:如何在提高工人的人均收入的前提下保持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竞争力无非是两种策略,规模化和差异化。而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还是规模化为主。

综合看,好消息是美国工人再罢工下去,三大汽车厂搞不好会被中国车企收购,坏消息是要居安思危,也要找到中国汽车业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别看着别人的笑话,结果几年后,“小丑竟是我自己”,所以要提早走创新发展的路子。

另外,印度逮捕VIVO的员工。理由还是“避税”,和之前对小米罚款如出一辙。所谓“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印度市场对我国企业是有吸引力的,人多,需求就多。但印度市场对我国企业也是不友善的,整天敲中国企业的闷棍。中国怎么办?我觉得还是要在有些方面学习美国。贸易、技术大棒,加上市场换技术的甜枣。

所以,我认为小米、OV等中国电子消费品生产商的关键在于,加大研发投入,搞点新鲜的产品,提高操作系统和芯片的研发投入。未来没有技术壁垒的企业,是很难存活的,技术是“防闷棍”最好的手段,没有之一。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bccaba5c9d8d8404ba8bd002a9438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