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清洁能源时往往第一时间想到光伏、天然气或风能,但理论上来说,核能也是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品之一。供应稳定、碳排量少的优势让其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主要电力来源,比如法国就有近80%的电力由核能供应。不仅如此,核工业的发展也体现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由于核工业的特殊性,很多工作无法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这就让核工业与智能制造装备牢牢绑定在一起。近年来,在我国碳中和及智能制造的发展大方向下,核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端智能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也驶入快车道,相关企业备受关注。4月29日,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90 简称:景业智能)将登陆科创板,作为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重要供应商,公司与多家大型央企下属企业和科研院所达成深度合作,为相关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上市也将成为景业智能新的助力,未来发展势头更值得期待。同时,根据最新公告显示,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8.60万元,同比增长366.17%,一季度业绩的快速成长,公司业务与产能持续增长,景业科技在未来几年增速有望高速增长。
聚焦高端智能装备领域,三大核心技术奠定领先地位
景业智能成立于2015年,彼时国内核工业智能装备发展恰好迎来起步的重要窗口期,公司迅速作出反应,开始尝试将机器人技术引入核工业领域,并研制了第一套核工业智能装备样机。此后通过多年的连续攻关,景业智能逐步成长为国内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多个环节,是核工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参与部分。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核工业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其对厂商技术水平的要求只高不低,不仅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还需做到易操作、易清洁、易维修。可以说技术强弱是这条赛道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景业智能在这一点上具备强健的基础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领衔的专业技术团队和管理队伍。截至2021年12月31日,技术研发人员约占公司总人数的38.49%,骨干人员毕业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从事机器人、机械自动化、智能控制、精细化工、软件开发等多个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
基于此,在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创新后,景业智能已拥有157项知识产权,包括139项专利和18项软件著作权,并形成了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技术、核工业智能装备技术和数字化工厂三大类自主可控技术,在核工业智能制造基础数据、核工业机器人本体设计、核工业机器人核心算法、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生产的电随动机械手适用于多应用场景的同构、异构和移动式等多形态电随动机械手的工程应用,经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认定,其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推动了国内核工业用机械手智能水平的显著提升,大幅降低了该类产品的使用成本。该产品不仅获得了2020年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202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国家核工业重大专项成功采用。
另外,公司研制的分析用取样机器人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也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且价格较国外产品有明显优势,可以显著提高国内核工业放射性料液取样流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核工业生产效率。
中核集团核心供应商,品牌优势为高速成长保驾护航
凭借高技术含量、质量稳定、性能优异的产品和高质量的综合服务,景业智能获得了国内核工业关键企业的青睐。公司相关产品被国家核工业重大专项成功采用,主要客户为中核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央企的下属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及民营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南都电源(300068.SZ)、东阳光集团等知名公司。
2020年,景业智能还获得了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一4A级履约供应商的称号,公司产品可靠性及品牌信誉进一步得到肯定。
在非核业务方面,景业智能也致力于将形成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对智能装备要求较高的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产品生产、职业教育等领域,既解决了核工业领域和非核领域智能化开发的波峰波谷问题,又赋能了相关行业装备智能化需求,产品获得相关客户的好评。
与行业头部企业保持深度合作也为景业智能的业绩增长提供了重要助力,公司近年来取得的订单数量逐步增加,订单金额逐渐增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也不断释放。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065.58万元、20,639.52万元和34,871.21万元,最近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86.13%,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8.19万元、4,682.85万元和6,658.99万元,最近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76.89%,二者均呈现增长趋势,公司整体成长速度惊人。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核工业装备行业准入门槛高,国内从业者相对较少,未来随着中国核工业装备也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景业智能的盈利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宏观趋势利好,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未来可期
2020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让全球制造业开始加速思考“人力缺位,生产该如何延续和升级”。正因如此,生产方式改革和工业自动化进程在理念和市场两端,都被推进了一大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制造装备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家多部委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中的渗透速度。同时,作为各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制造业体系的国家,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
2016年我国机器人市场销售规模为368.2亿元,2017年增长了37%,达483.7亿元;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据《新世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20》报告显示,中国工厂有78.3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同比增长21%。
身为国之重器的核工业,智能化同样是其走向一流的必经之路。不过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虽然加大了对核工业的持续投入,但目前在关键设备制造和建设经验方面仍存在不足。近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对抗局面日益升级,中核集团等企业被美国国防部列入“实体清单”,加上部分在用进口设备已老化到使用寿命期限,面临无设备可迭代换新的困难。因此,我国核工业迫切需要将关键进口设备自主创新国产化,逐渐摆脱对国外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依赖。
另一方面,随着“双碳”目标的公布,核能作为清洁能源也备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核电建设未来步入快车道,我国乏燃料规模也将不断增长。而目前我国乏燃料处理能力与未来乏燃料后处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仍需建设多座乏燃料后处理厂。
据估算,我国需要建设3-4个后处理厂,2021年至2035年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领域智能装备投资额每年约28-79亿元。在核电站反应堆退役处理产业方面,随着大量早期民用核电反应堆陆续结束运行,全球核工业预计将在未来15-20年内迎来历史上第一轮退役高潮。
到2030年,全球核电反应堆退役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巨大的退役市场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市场将进一步推动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的持续增长。
把握机遇突破瓶颈,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成长新空间
为了更好地迎合核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及智能装备广阔的下游市场,景业智能本次登陆资本市场拟募集资金60,145.20万元,主要用于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基地项目、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高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基地项目将通过新建厂房、新购置加工中心等设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从而突破产能瓶颈,满足公司未来业务拓展的需求;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通过新建研发区,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研发人才,购置先进的技术研发设备,重点研发智能化特种防护装备、核退役机器人、三废处理装备、数字孪生系统、边缘计算技术等项目,加快公司研发技术产业化,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增强公司持续创新能力。
自成立以来,景业智能一直专注于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高水平的核工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是中国唯一的专营核燃料生产商、供应商和服务商。深耕行业多年,公司产品为推动我国核工业装备领域向“智能制造”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我国核电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将有望深度获益。
而在非核装备领域景业智能也已研发出一系列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职业教育等领域的专用智能装备,包括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单机设备等,公司未来亦计划进一步拓展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职业教育领域,横向优化产业结构,为公司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