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很仔细地回忆了下近些年来好看的爱情片,极少。最好的莫过于《爱乐之城》,然后就再也找不到一部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影片了。
去年,日本有部《花束般的恋爱》,也很好,演尽了两个陌生人从偶遇到相识,然后到相亲相爱,最后又行同路人的爱情心路历程,有种淡淡的忧伤,挺值得一看。
时间进入2023年,好看的爱情片依旧难得一见,但一部描写中年人爱情的《过往人生》却让人挥之不去,不知不觉成为年度最佳。
不过《过往人生》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它不是全年龄段的爱情,尤其是未经历过爱情打击的小年轻就很难充分体会片中的那种涩淡感。这是独属于中年人心酸的浪漫。
《过往人生》是一部韩语片,但不是韩国片,它是正宗的好莱坞出品,讲的也是美籍韩裔的故事,类似《米纳里》那种。就像《瞬息全宇宙》讲的是华人的故事,但华人与中国人是两个概念,杨紫琼主演的这部影片也不属于中国内地或者港台,就是纯正的好莱坞电影。
有趣的是,《过往人生》《米纳里》《瞬息全宇宙》的出品方其实是同一家公司,也就是A24,这是一家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一家好莱坞新秀。自2012年成立,A24已经相继打造出《房间》《月光男孩》《伯德小姐》《机械姬》等佳作,再加上上述几部。A24的特点也很明显,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关注导演私人化的作品,关注特定人群尤其是边缘性人群的故事,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却呈现着普遍性的情感,非常具有普适性。
就像《过往人生》,讲的是一位韩国男人与一位已经移民美国的韩裔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得懂,这种感情的穿透力极强,拥有极大的包容性。
毕竟《过往人生》是一部韩语片,还是更愿意将它放到韩国爱情的维度里去看。韩国爱情电影有很多佳作,关于爱情,最好的应该是《八月的照相馆》。就像华语片里,最好的爱情片是《花样年华》。讲述的都是那种涩涩淡淡的爱,若有若无,藕断丝连,想在一起却又不能,想要靠近却又不得不分开,欲罢不能,爱的很无力,失去的很心疼......
《过往人生》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对话尼克松》,或者是《长安三万里》。它们都将整个影片故事分割成不同的几个阶段,《对话尼克松》是以福克斯与尼克松的三次对话为故事线,《长安三万里》以高适与李白的几次见面为故事线,然后分别展示故事人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精神面貌。
《过往人生》也是如此,以一对男女分别在少年、青年、中年的三次相聚为故事线,将他们之间的爱情淡淡地分布在了他们之间,想爱又不能,想在一起却偏偏要分开,演绎的绝好,看得观众牵肠挂肚。
海盛与娜英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无论谁看到了都觉得他们是天生一对。娜英对海盛说我长大了要嫁给你。
海盛问那的理想是什么?娜英说我长大了要拿诺贝尔文学奖。
就像所有的成长故事一样,就像所有的朦胧的爱情,《过往人生》里的这个部分,算不上太好看。
也像所有的青春故事一样,终有一天,两个小孩到了分别的时候。
两个孩子,一个要往上走,一个要平平地往前走。一个欲言又止,一个想留又留不住。
但是,大人要搬家的想法,又不是一个孩子所能左右的,只能跟随大人的意志,跟着搬走就是了。娜英的妈妈要带着她求上进,去了美国,想要去更好的生活。海盛家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留在韩国继续生活。
那时候的海盛与娜英,只有12岁。
从此,隔着太平洋,两个人年幼的人天各一方,各自长大。
如果没有后来,如果没有再相遇,那么两个的心目中,对方都将会慢慢变淡,逐渐成为一个影子,慢慢的再也记不起来。
十二年后。随着互联网的成长,长大的海盛执着地在互联网的海洋里去寻找娜英留下的痕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被他给找到了。24岁的海盛与娜英,通过互联网建立了联系。相互打电话,相互视频,相互看到了对方的美与好。
24岁的年龄,是恋爱的年龄,但是他们没有,尽管相互有意,但隔着电脑,他们没有选择网恋,而是彼此注视。
海盛问娜英,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娜英依旧是记忆中的娜英,一心向前,野心爆棚,那个幼时一心想要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女孩,此时她在学新闻,想要拿下的是普利策奖。
海盛看着她,想说爱你,却没有戳破窗户纸。
他们谋划着重逢,却没有能够。
然后,他们又失去了联系。
海盛要去参军,要去过没有了互联网的日子。
海盛去读大学,然后投身职场。一直留在了韩国,就生活在了首尔。
而娜英则没能回到韩国,而是继续生活在美国。她去参加了一些夏令营,然后在那里遇到了亚瑟。然后,就嫁给了他,并顺利拿到了美国绿卡,定居到了她想要定居的纽约。
一转眼,又过去了12年。36岁的海盛,依旧单身,依旧想念着娜英。于是,他去了美国,去找她。
娜英,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锐气,过着安安稳稳的日子。她的新闻梦,被她的老公实现了。她过得不算特别好,但也不算坏。就是安安静静的小日子,日复一日,直到海盛的到来。
海盛来美国之前,早已知道娜英已经结婚,他只是想来看一看她。
娜英知道海盛对她有意,还是要去见一下他。
就这样,一场暧昧又含蓄的东方式见面发生了。
在纽约的街头,在自由女神边,在布鲁克林大桥下,他们的相逢,让他们的心荡起了涟漪。
他们在凄迷灰暗的灯光下,互相打量对方,含情脉脉,面带笑意,却不相互靠近。
他们在地铁里四目相对,这么近那么远。身体随着车厢晃荡而摇摆,你靠近,我后退。手一上一下握着扶手杆,几度想要靠近,却始终没能接触。
娜英对海盛说,你记忆中的那个小女孩,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她不是你眼前的这一个了。
海盛说,我知道,我爱她。
是爱她,而不是爱你。
这其中的微妙与酸楚,大概只有经历过感情折磨的人才会懂。
两个36岁的中年人,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暧昧,保持着距离。
爱情,在这一刻隽永,变得意味深长。
最终,海盛与娜英还是没有突破极限,止步于暧昧。就像《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与苏丽珍,擦身而过。
娜英知道,她与海盛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想要的,海盛通通给不了。
无论海盛怎么向她表达,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他们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娜英只是娜英,她不是一个只有恋爱脑的爱情动物,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爱情,留有遗憾。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好的。
《过往人生》里的爱情就是如此。不过,这部影片又不只是爱情,它还有韩国移民在美国生存的压力,不过这个点上的表达远不如《米纳里》,就不说了。
还是将它看错一部爱情片好了。
得不到的美好。
留有遗憾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