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思南县凉水井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有的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环境优势,引入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
(铁皮石斛)
仲春时节,正是农业管护的关键时期,在凉水井镇泡木寨村,村组干部一大早就来到中药材基地里查看铁皮石斛春季长势。
石斛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药用价值,可采收鲜枝条与鲜花制成药剂。在深山老林里种植仿生铁皮石斛,在泡木寨村可是新鲜事。泡木寨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覆盖率高,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利用环境资源让村民致富,一直是泡木寨村的发展难题。2017年,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中药材企业落户泡木寨村,采取林下种植方式发展铁皮石斛种植,首期投资超过700万元,建成种植基地370余亩。
凉水井镇泡木寨村主任张兆强说:“石斛的环境要求比较高,一是海拔高度、二是无空气污染,三是空气湿度适宜,才能长出好的品质。”
为了更好的让中药材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泡木寨村还探索建立“村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采取保底分红和利润分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更多地惠及村集体与村民,使产业发展红利多方共享,得益于科学的管理,2019年,首批出产的石斛就达到了400多万元。
凉水井镇泡木寨村村主任张兆强说:“2019年开始采摘,鲜条采摘了4千多斤,花采摘了一千多斤,总收入410万,都是由公司直接回收,我们是不愁销路的。”
经过二年多的规模发展,泡木寨村的仿生铁皮石斛种植已经遍布整片森林。2019年10月,基地开始在林地里套种白芨,拓展产业延伸链,做大产业附加值。
凉水井镇泡木寨村中药材基地负责人张成渊说:“白芨也是名贵中药材,虽然每亩投资有2万多元,但是产值也很高,3年以后,可以达到每亩7万多元的产值,公司也增加了收入,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泡木寨村已种植有仿生铁皮石斛1000亩,白芨120亩,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来到基地里务工,村民在药材基地务工加上土地流转资金,每年收入比种植农作物多了很多。
凉水井镇泡木寨村村民朱顺英说:“ 去年8月来这里上班,去年就上了4个月,还是不错,工资每个月3千多元,还是很满意的。”
在林下综合发展种植中药材,既盘活了森林资源,又不破坏生态,凉水井镇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目前中药材基地已解决就业岗位60余个,季节用工200多人,年支付农户土地流转金达6万元,年分红近10万元。当下凉水井镇正积极谋划扩大种植规模,项目全部实施建成后将实现种植药材1万亩,覆盖泡木寨、田家寨、方家坪等6个行政村,总投资将超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