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尘落下之前,我们都是嘴硬的鸭子

2020-05-28     陈大咖

原标题:在时代的尘落下之前,我们都是嘴硬的鸭子

28天人的细胞会更新换代一次,坚持28天会有一个新的习惯被养成。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和疫情共存五个月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去海鲜酒楼也未必是去喝茶饭了,可以是去买生鲜回家做饭。海鲜区变成了小摊点,各种新鲜的海产、果蔬一应俱全,不来吃饭没关系,只要你帮衬买点菜回家煮,餐厅食材不报废,老板也很高兴。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从来不是随便说说。

我们的日常也变了。

曾经三餐不沾窝、天天忙着打卡新餐厅的浪子,现在成了反手做出油泼面和姜撞奶的厨艺达人。没有了保姆阿姨的主妇太太们,一个个变成了家务达人。

孩子们已经习惯在屏幕上看到老师,对着升旗仪式的视频敬礼,看着笔记本电脑来做运动。

就连回公司上班这种正常的小事都变成了一个家庭的大事。出入公司大楼 全力配合登记工戴好口罩备好消毒洗手液,喝水要躲到封闭的电话间来喝。回到家更像是进入手术室的医生那么谨慎,全身消毒,衣服换洗,就怕自己万一不幸带病,连累家人。

连我妈都不时要打电话和我说,哪怕没有新增病例,也万万不可大意,出门必须戴口罩。如今出门戴口罩就是一种必备动作,没戴就像没穿内裤一样慌张,有时甚至觉得戴口罩挺好,以前觉得同事有口臭,不好意思提醒,现在大家都捂得严严实实,放心了。

这么多繁琐而别扭的程序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竟然也就习惯了,这在2020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吧?人类真的适应力好强大。

在人们感觉到风险真正来临之前,都是嘴硬的鸭子。

有一句形容本次疫情的话很经典——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看了那么多篇日记,描写了那么多家庭一夜之间人财两空,不禁也身同感受地意识到那种焦虑。

城市的新中产是最不容易的族群, 已经品尝着优质生活的愉悦,却又没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将这种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的生活一直维持下去。

表面光鲜,受过高等教育,收入吊打同龄人,坐过商务舱,进过贵宾室,听过奔驰马达的轰鸣,吃过静冈蜜瓜的清甜,见过冰岛的极光…… 实际面对风险依旧慌得一批,抗风险能力也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若是真的一穷二白倒也豁达潇洒,矛盾正是在于——既不像来时一无所有,又比不上家底殷实的大户人家,往往一次失业、一场大病就打回原形。

今年如此惨淡的开场,和过去如烈火烹油 的产业升级实在对比强烈。这几年,好些有能力的人都趁着时代的风口实现了阶层飞跃。如今红遍国内外的喜茶也只不过诞生于2015年,瑞幸咖啡从创立到上市用了不到19个月的时间……太疯狂了,这样的机遇之下,做餐厅的、开淘宝店的、做销售的……所有人都想着先赚钱再休息,熬夜、透支健康都是小事,先爬上风口再说吧。

但疫情就像给头脑发热的列车给了一脚狠狠的刹车,所有人都说,今年想必是很难的,各方面都要开源节流。趁着这个机会,每个人都应该自我检讨家庭和个人的抗风险能力。

第一,审视自己的现金可用性(cash accessibility),在必要时候是否有现金可以供自己调动,贷款杠杆是否加得超出了个人能力?这段时间听朋友形容某位“老板”的日子可谓是凄惨,开着宝马,却连加油的钱都要在微信上开口借。

有很多行业看似收入颇丰,本质上还是“手停口停”的主动收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运作,就像杂技演员手里玩转的几个球,一旦乱了节奏就会应声落地。经过这段时间,相信大家都会意识到“现金为王”的老派理念还是有道理的,反正我一定不会将现金一分不留地投入到不动产、债券里面,否则急用钱的时候,千万身家也要到处讨钱。

第二,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总是透支健康,是不是一天到晚又烟又酒应酬不断,是不是总是对身体发出的小信号不以为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不少医生和专家都建议,多运动多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对抗病魔最好的方法。如何提高免疫力?复杂的不说,不外乎饮食结构、运动、心境三方面。

第三,家庭支柱的风险保障。不要出事了才发起轻松筹,将命运交给别人的恩赐。看过好几篇新闻,其中提到疑似感染者的心理活动多次用了类似的话——“不想连累家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最能理解这句话的心酸吧。新冠肺炎目前的治疗费用已经由国家承担,那么其他花费巨大的绝症,比如癌症呢?

这段时间思考得最多的,还有保险。

买保险是一个非常死脑细胞的东西,我有不少做保险经纪的朋友,但他们每次和我解释产品,我听着听着就会开始神游。再加上天书一般的条款,复杂到眩晕!其实主流的保险就分为3种:

一种是人寿险,这种是人有三长两短才能出的险,比如说意外、飞机失事等。(自杀骗保是不行的哈,社会新闻经常写)

一种是医疗险,顾名思义就是病了(在合同约定范围中的病种)并且在保险公司认可的医疗机构治疗(一般有个清单可以查询的),可以由保险公司付医药费,主要是弥补生病过程中的医疗花费。如果治疗费用超出保险范围,超出部分不予理赔。

一种是重疾险,被保险人如果在保障期内不幸罹患合同中约定的重疾,比如说他购买的重疾险保额30万,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30万。至于这个钱,他拿去看病也好,买营养品也好,旅游也好,那个保险公司不管。

然后,市面上诸多的产品就看花了眼。其实,不要忽略本质,每一个正在裸奔的人,首先要上的就是一份能帮你兜底的医疗险。曾经有位保险经纪这样解释——人一旦出了意外,倒也一了百了。但如果得了治不好又有点希望的病,不断地投入,就像一个无底洞,很快会将家底掏空,有的家庭为了救命,房子车子都卖掉了,最终人没能救下来,家人还负债累累——新中产噩梦。

很多有风险意识的人都早早买了医疗险,和重疾险对比,它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撬动较大的杠杆。

前段日子我在看连续剧《安家》,里面有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他们有一套市值四千多万的老洋房,与两个侄子共同持有。江爷爷得了病,宋奶奶一心想卖掉老洋房,三家人平分房款的话,她可以拿到一千多万,就可以带着爷爷出国去看病。

两个外甥一直想捂出高价,看到江奶奶急卖,就趁机提出不合理的条件,甚至打定恶毒的心思想拖到老人相继撒手人寰,好直接继承房产。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心死的江奶奶在离世前将产权无偿捐献给国家,这套洋房将永远无法卖出。

看的时候我就心想,如果老太太当时可以如愿卖出房子,或者如果老先生有一份可以出国看病的保险,那就好了。

如今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我们对医疗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要能兜底,还希望它可以尽量让我们显得体面一些,希望可以同时覆盖国内外有实力的医院,最好是公立医院和昂贵医院都覆盖。

这个月,我关注到安盛保险新推出了一个产品叫“盛放人生·全球癌症医疗保险”,它主打防癌,可以帮中产家庭建立起抵挡风险的堤防,可以享受到较为体面的医学治疗,连几项顶尖的治疗方式都涵盖。

安盛保险,世界500强企业, 排名46位,保险界的顶流。业务遍及全球62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已经服务二十余年,实力就摆在那里。近几年在健康险领域发力很猛,推出了不少优质的产品可以满足新中产消费者的保险需求。这款保险 有几个亮点还蛮突出的,我帮大家理一理。

第一个亮点是,费用全覆盖。最高可达300万元人民币的保额,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就医需求。

它还涵盖了质子重离子,靶向疗法等国际公认的尖端治疗方式。这些顶尖的治疗方式能报,在保险来说非常难得了,要知道单个疗程的 质子重离子放疗就需要27万左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个亮点是,全球医院任选。不限制你在国内,他们允许投保人自主选择赴海外就医。

看了一下目录, 可以保险直付的医院包括有北京的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上海的瑞金医院特需医疗保健中心、台北的国泰医院等,都是治疗癌症水平最顶级的医疗资源。对现在经常透支身体、有注重生活品质的自由创业者来说,可以有备无患,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三个亮点是,全程就医陪护。这个产品很顾及到中产人士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量身定造了“体面”的安排。

安盛保险会为患者及一位陪同家属提供出国治疗的旅程服务,包括机票、酒店预订、行程安排等等,住宿和交通都会有费用补偿。还有医疗报告翻译、海外就医陪同翻译等细节也都照顾到,人在异乡安全感满满,可以说是方方面面都很细致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对了,这个保险属于消费险,就是那种“平平安安这钱就算做公益了”的险种,不用计算半天如何收益,最低只需三位数起就可以撬动300万的保额,一切都很简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UyTW3IBd4Bm1__Ys2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