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2集团军36师,为何改为摩步旅?信息化建设是关键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先后有240万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其中,获得“特等功臣”荣誉的仅有231人,这是名副其实的“万里挑一”。原第12集团军就涌现出了一位“特等功臣”,他就是胡修道。
斗转星移至2003年,胡修道所在部队第12集团军36师,改建为摩步第36旅。对此,大家可能殊为不解,第36师为何改为摩步旅?笔者就为大家试析之。
第36师师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1927年黄麻起义中诞生的红28团以及1929年江西星子、港口起义成立的红32团。1933年7月,前述两团分别扩编为红四军第10、12师。
至1937年8月,第10、12师经多次整编,发展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第769团可是了不起,参加过夜袭阳明堡、响堂店伏击战、强攻关家垴等战斗,被八路军总部誉为“太行山的拳头、主力中的主力”。
1945年10月,这支红军基础扎实的英雄部队发展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赵兰田、政委曾庆梅),下辖第19、20、21团。1948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第7旅仍属第3纵队战斗序列。
1949年3月,中野3纵改称第11军,第7旅随之改称第31师(师长赵兰田、政委周维),下辖第91、92、93团。第31师是第11军的王牌主力,而该军前身中野3纵则被敌人称之为“老虎纵队”。因而,第31师获得“中野虎师”美誉。
“中野虎师”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笔者不一一详谈,重点说一下第31师在抗美援朝中的卓越表现。1951年1月,第31师调归第12军建制,后于同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
随即,第31师参加第五次战役。在第二阶段作战中,第31师主力团第91团,在与上级失去联系且退路被切断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摆脱了2万多敌军的围追堵截,成功脱线三巨里。
由此可见,第31师善打“绝境之战”。1954年4月,第31师自朝鲜载誉而归,进驻浙江两山地区。随即,师属坦克自行火炮第236团成立。1967年8月,坦克自行火炮第236团转隶炮兵第9师。
1969年12月,第31师改番号为陆军第36师,各团亦依次启用新番号第106、107、108团、炮兵团。1978年9月左右,第12军移防徐州,第36师亦调防新沂。
1984年7月,第36师暂调第1军指挥,赴滇遂行两山轮战任务。轮战半年多,第36师取得歼敌1800余人的骄人战绩,涌现出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神炮连”(炮兵团7连)。
1985年6月,第36师凯旋归建。同年10月,第12军进行合成集团军整编,第36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编制情况如下所示:
步兵第106团(黄麻起义红军团、百将团);
步兵第107团;
步兵第108团(红军团、朱德警卫团);
炮兵团;
高炮团(高炮第75师660团改隶);
坦克团(第12军坦克团改隶)。
进入九十年代,第36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第36师在体制编制调整中,组建了装甲团(原师坦克团、与第34师100团团部合编而来),第107团撤编。
2003年,第36师改编为摩步第36旅,除炮兵团之外,第106团、第108团、师高炮团、师装甲团等单位的番号及建制被撤销。其中,第106团、第108团、师装甲团的荣誉称号,则由摩步第36旅炮兵团、第12集团军工兵团、步兵第34旅炮兵团继承。
行文至此,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第36师改为摩步旅的深层次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是关键;
我军自1985年百万大裁军起,各个时期的建军目标有所不同。九十年代,我军的建军目标是“精兵、合成、高效”。
1997年9月,中央军委作出裁军五十万的战略决策,进行了体制编制调整,将一部分师改建为摩步旅,军兵种比例进一步优化。
2003年,我军已经完成了九十年代所提出的目标,适时提出了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建军目标。
信息化建设怎么搞?进一步优化体制编制,减少指挥层级,为信息化建设铺路。因而,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的重头戏,就是深化“师改旅”。
在此背景之下,第36师如前文所述,取消了团一级建制,指挥层级变得更为精干,进而强化各作战要素的信息功能、融合能力两大战斗力支撑点。
二、专司主营谋合成;
结合第36师1985年~1998年的体制编制调整,我们不难发现该师辖内拥有多个兵种,可火力输出单位相对分散,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取消团一级建制后,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下沉至营一级建制。形成了机动灵活、小巧轻便、火力均衡等优势。与此同时,我军还改装了一部分摩步旅。
譬如,第20集团军摩步第58旅正是在这一时期前后升级为机步旅。至于机步旅、摩步旅的区别,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在此,笔者不做过多赘述。
笔者特意整理了一下1997年后,我军建设的首批摩步旅的编制,直观感受一下什么是“专司主营谋合成”,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摩步旅的编制看起来很“散”,实际上很讲究“轻、重、远、近”的火力搭配,这就为营级建制实现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机械化建设的需要;
机械化部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动化程度高,而所需要的人却很少。《士兵突击》中,机步第702团王团长对许三多说过一句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王团长于许三多而言,不仅仅是一名军事主官,更多的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军旅领路人”。王团长三言两语就把机械化建设和人员的辩证关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实,第36师改为摩步旅也是这样的道理,体制编制调整的同时,列装了一大批高、精、尖武器装备。具体到单兵素质上,则对其文化素质、军事素养、训练方向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一个摩步旅的兵员仅仅是师级建制的2/3,而机械化水平却是非常之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36师缩编为旅,正是为了让位于机械化建设,这也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建军思路的生动实践。
综合来看,第36师改编为摩步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军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缩影。2013年12月,摩步第36旅根据需要改编为第12集团军特战旅。
2016年2月,南京军区撤编,特战旅随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2017年4月,特战旅转隶第71集团军,其旅史迎来了又一高光时刻,以特殊的方式赓续“中野虎师”的红色基因。
参考资料:
[1]《二野雄师之“中野虎师”传奇》(朱晓明·〈党史博采(纪实)〉);
[2]《我国裁军20万》(沈阳晚报);
[3]《利剑出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征战纪实》(叶青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