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所以被比喻为开门七件事,皆因“刚需”之故。在当下全国各地正在共同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出于阻隔疫情传播扩散的考虑,许多地方采取了必要的封闭式管理手段,不仅店铺关门,一些居民生活的小区、村镇也处于关门状态。这在客观上加大了我们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的难度。
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因此从开门七件事演变为关门七件事,但其“刚需”性质不改。在米袋子、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上做好保障工作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时能安心、有信心,而且也有助于实现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从确保社会生活整体运行的层面看,隔离措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助于切断疫情的传播链,但也会给我们整个社会生活的运行增加诸多不便。在这些不便面前,保“刚需”的难度也会比平时大许多,必须要靠比“刚需”更具有刚性的“刚供”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难能可贵的是,在疫情面前,老百姓的各种“刚需”却依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各方的有力保障。现在,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基本正常。从最先爆发新冠疫情的湖北省来看,大米、面条、食用油、禽肉、牛奶商业库存可以保障10-15天的供应,猪肉、鸡蛋可以保障5天左右的供应,蔬菜动态库存可以保障3天左右的供应。武商、中百、中商三大超市的肉类可以满足5-10天的销售。截止到2月8日武汉已经有14个露天马路市场开始营业。
防疫大局面前,人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得已之时所采取的一些非常规应对手段,并且自觉承受因此而带来的诸多不便。但也要看到,某些地方在采取封闭式管理措施时做出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自选动作”。例如,有些地方领导和基层管理者并不是用“刚供”手段来强化对基本生活物资的保障,而是对销售蔬菜、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连锁门店、便利店等经营网点不分青红皂白地关停,同时也随意限制快递、外卖等关系群众日常生活行业复工及送达服务。
虽然隔离措施像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开动脑筋,要做到防疫与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之间相互兼顾并非没有可能。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电子商务大国,各种各样的电商平台不在少数,在确保生活必需品“刚供”上可以大有作为。按照前不久商务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外卖平台开展“无接触服务”模式就受到充分肯定。事实上,自从美团率先开展“无接触服务”模式以来,许多物流企业也纷纷推出类似的商业模式,如有些物流企业通知用户自取商品。
我们要采取必要手段阻断疫情的传播,但不能因此而阻断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此时此刻,在满足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刚需”之时我们不能无所作为,但也不能胡乱作为,而是要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刚供”体系体现出善于作为。当然,防疫工作毕竟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他工作也要服从于抗击瘟疫的大局。无论是满足“刚需”,还是确保“刚供”,全社会都需要付出明显高于平时的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将“必需”与“必须”两个同音词汇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着如何满足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的“刚需”,必须用更强有力的“刚供”加以保障,而当务之急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商务部提出的四大工作重点,其中包括在联保联供机制下确保重点地区供应,动员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开门营业,扩大急需短缺物资进口,加强市场监测预警。(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