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魂”助推新生代成长,《爱乐之都·青春季》探索中国音乐剧“近未来”

2023-10-08     深度文娱

原标题:“团魂”助推新生代成长,《爱乐之都·青春季》探索中国音乐剧“近未来”

身着古装、手执利剑,执行暗杀任务的聂隐娘在月夜中腾空而起,而与她对阵的刘昌裔临危不乱,化解着聂隐娘的杀招。在短兵相接中,两人探讨权势、命运与人生,逐渐惺惺相惜……

这是东方卫视《爱乐之都·青春季》四强演员冲击年度领衔卡司候选人的舞台,音乐剧舞台上的武侠题材惊艳了众人,也拓展着中国音乐剧的创作方向。高阿剧团主理人阿云嘎感慨,“这个舞台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可能性。”

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已有二十多年,如何在原本的创作基础上继续发展,寻找与时代结合、进军未来的表现形式,如何在产业道路上开疆扩土、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是国产音乐剧行业继续前进的关键。

就像二胡剧团的主理人胡海泉所说,《爱乐之都·青春季》最重要的使命是探索。截至第十期节目播出后,微博共计上榜162个,其中主榜9个。微博主话题#爱乐之都# 阅读量共计13亿,较节目开播前增加4.5亿;主打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4.4亿。#爱乐之都重新经典音乐剧# #导演们看看大码女演员吧# #爱乐之都 猎罪图鉴售后#等话题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探讨。

在过去的这三个月里,《爱乐之都·青春季》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完成了音乐剧创作与推广的一次面向“未来”的行军,去努力拓展属于中国音乐剧的新边界。

“团魂”打造凝聚力

促进音乐剧新生代成长

在媒体平台,可以看到有资深音乐剧观众这样评价《爱乐之都·青春季》:“剧团战让年轻演员学会去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其指的正是东方卫视在“爱乐”IP上走到第二季的新尝试,从第一季的演员个人战变成了以剧团为单位的“剧团战”。阿云嘎&高瑞嘉、陈洁仪&何念、胡海泉&胡晓庆分别组建了高阿剧团、仪念之间剧团、二胡剧团,以剧团主理人的身份面向参加节目的音乐剧演员展开招募,并在组建剧团之后,角逐年度“The One剧团”的荣誉。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才的培养,“剧团战”的竞演模式,正是《爱乐之都·青春季》形式探索的重要一步:结合线下音乐剧创排的实际需求,以打造“团魂”的方式,培养年轻演员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创作的习惯。

从节目中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排练时演员们不只为自己争取机会,更多的是考虑剧团里谁更适合某个角色,在演出时也会尽心尽力地为同伴搭戏。

创排《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时,朱涵彬主动推荐符合男主形象的孙圣凯出演;杜鑫艳演唱《This is me》的过程中,剧团里其他的伙伴也一直在为她唱和声。

在没有赢得第二轮The One剧团的时候,周默涵十分自责地表示怪自己没有拿到加分,作为四强争夺年度领衔卡司候选人时,他也表示自己代表剧团而战。共同争取集体荣誉的经历给了剧团演员们强大的凝聚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剧团的集体认同感。

在此基础上,不同剧团之间的“跨团”合作,则让演员从“剧团小集体”融入到“东爱家族”,把带来好作品作为共同目标,在竞争中彼此合作。决赛舞台的《刺客》和《不要相信他》,都是由来自不同剧团的演员配合出演。四位演员彼此间的默契配合赢得了主理人的称赞,也赢得了观众的肯定,验证了剧团战带来的集体凝聚力。

事实上,从第二轮剧团战开始,节目就已经在打造跨剧团的合作舞台。《下腰!起》中,来自三个剧团的苗梦初、陈恬、冯镝霏彼此鼓励,共同挑战高强度唱跳舞台;《错不在我》则集合了朱涵彬、周默涵、赵钱龙,把说唱融入到音乐剧表演当中。

这些联合舞台让年轻演员更强烈的感受到音乐剧创作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在专业技能和合作意识上都获得了成长。就像演员赵钱龙所说,回顾参与节目的三个月,“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责任感”。

“能看到年轻的演员们逐渐在集体中绽放自我,真的很高兴。”不少一路追更节目的观众由衷感慨。通过《爱乐之都·青春季》的舞台,年轻的演员们正在“团魂”的加持下,不断成长为更优秀的音乐剧新生代力量。

三重探索

前往音乐剧“近未来”

决赛舞台上,鉴乐团之一的资深媒体人甘鹏形容《刺客》剧目:这是一个先行者。这既是对《刺客》大胆尝试武侠题材的赞誉,也从侧面印证了《爱乐之都·青春季》的革新勇气。在内容上,本季节目融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舞美设计以及不同的故事蓝本,勇敢探索音乐剧在内容创作上的新边界,也让很多看过节目的观众不由感慨,“原来音乐剧也可以这么玩!”

这种探索首先表现在选曲的角度上。节目里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红与黑》这样经典音乐剧目的知名唱段,全方位展现音乐剧在唱、演上面的风采,力求展现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品类的文化深度,也带来了《致埃文·汉森》等近几年的新锐作品。

尤其是改编自知名影视作品IP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伪装者》等剧目选段,在展现国产音乐剧创作实力的同时,也兼顾了推广音乐剧的功能职责,利用原作IP的观众熟知度,激发更多观众到线下观看音乐剧演出。小红书平台上就有观众表示,因为节目“入坑”了音乐剧。

同时,节目不止步于对经典作品的呈现,从半决赛开始,原创剧目片段的打造展示出了节目在音乐剧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半决赛采取“点唱机”形式,选择经典歌曲作为核心,由导演和演员们原创剧目,决赛更是原创音乐、原创剧目,从零开始打造两个原创舞台。

播出之后,节目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刺客》在上线视频号平台后短短一小时内就获赞1000+,有观众评价:武侠绝对是一个未来可期的题材方向,节目开了个好头。

在选曲之外,对内容的探索还要通过演员的表现去达成,很多演员都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自我突破。最终问鼎年度领衔卡司的苗梦初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典型:从苦练唱跳出演《下腰!起》,到挑战探戈出演《一步之遥》,最终克服恐高在舞台上吊威亚出演《刺客》。

其他演员也有各自的成长,比如因外形受限很少出演女主的杜鑫艳在《Maria》中绽放光芒,这段舞台在抖音获得4733万+播放量,最高点赞20.8万+;周默涵在节目中发掘出自己的“喜剧天赋”,在《下腰!起》和《阳台》当中都用诙谐感给角色赋予了不一样的人物弧光。

除此之外,节目也大胆尝试了多种舞台表现手法,不断探索音乐剧创作的新思路。《叮咚》通过摄像机穿越舞台的方式打破第四堵墙,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错不在我》大胆尝试一镜到底,《一步之遥》在舞台上打造了极具空间感的层层屏风,以探戈舞步展示夫妻之间的进退关系,决赛中的《不要相信他》把布景做成“破碎的房间”,衬托人物崩溃的精神世界。

通过选曲、表演和舞台手法的三重加持,《爱乐之都·青春季》不断探索着音乐剧的“近未来”。

20岁的东方卫视

与年轻人一起为音乐剧发烧

在国内的音乐剧圈子里中有个共识:上海是当下国内最集中的线下演出剧院汇聚地,也是国内音乐剧发展最好的地方。音乐剧进入中国已有21年,而东方卫视刚好20周岁,几乎同龄的两者在今天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渊源。

在过去几年中,国内音乐剧市场开始进入增长阶段。从国内市场来看,2023年暑期(7.1-8.31)全国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票房收入39.56亿元,音乐剧票房占比10.58%,约为4.2亿元,从上海市场来看,2023年上半年,上海举办的营业性演出吸引了观众1199.38万人次,票房收入8.32亿元。中国音乐剧的概念,正牢牢得跟上海联系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东方卫视会做《爱乐之都》这个IP,身处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前沿阵地,东方卫视通过打造“爱乐”IP不断探索着音乐剧行业的前景与方向,实现台播综艺的增值创新,助推音乐剧产业的不断攀升。

一方面,《爱乐之都》成功助推一批年轻的音乐剧演员们走向台前,为他们打开职业生涯更多可能性。演员张沁丹、杜鑫艳就通过节目成功出圈,两人带来的《叮咚》片段在抖音平台浏览量达5600万+,点赞178万;总决赛探班直播活动共搅动477万+人次观看,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500万。

另一方面,节目以线上线下的“全产业链”布局,助推音乐剧创作通过节目实现市场转化。上一季节目结尾时,“爱乐之都欢唱巡演季”随之启动,爱乐之都欢唱会和《伪装者2022》都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好评;本季节目又与导演徐峥监制的首部音乐剧《爱情神话》合作,节目中表现出色的年轻演员们将在线下参演这部作品。

从产业上游到下游,《爱乐之都·青春季》立足本土音乐剧发展,吸收近年来国外音乐剧舞台的呈现经验,尝试具有实验性的舞台表现形式,形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整体发力,并不断打通创作、演出、营销的链路,以深度探索的姿态向未来行军。这也传递着属于东方卫视的文化创制理念,在向外探索的过程中,成立20周年的东方卫视也正以年轻化的创作理念加入年轻人的朋友圈,“青春季”传递出追逐梦想、保持热爱的审美理念,正不断获得更多年轻朋友的认可,东方卫视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上,也不断展现出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放中创新、在引领中前行的进步姿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8b18afe24f2620d29f99d777cb0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