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抗战时期,河北儿女们为谋求民族独立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悲壮壮丽的英雄悲歌。今天我们为您聊的,就是1937年9月,在忻口战役前线牺牲的河北保定蠡县籍少将,梁鉴堂。
梁鉴堂少将
1897年,梁鉴堂出生于河北蠡县的梁家庄村,这个村子在后世还诞生了《红旗谱》的作者梁斌和著名国画大师黄胄。早年的求学、从军期间,梁鉴堂曾在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第十三期炮科学习。
1922年,学成归国后,梁鉴堂出任第三军军长孙岳(河北高阳人,1878年出生)麾下的少校参谋,不久后又出任上校炮兵团长。之后,梁鉴堂率部参加军阀混战,并在1929年升任晋绥第二保安纵队第六旅旅长。1932年,他升任第33军第69师第203旅少将旅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梁鉴堂率领203旅参加山西抗战。
孙岳
在忻口战役的平型关战役中,梁鉴堂率领麾下三个团奉命驻守位于山西繁峙县以北的茹越口。
茹越口是位于雁门关和平型关之间的一个山口,地理位置重要。但是,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明显忽视了这个山口的战略价值,他只派出了203旅一个旅背险防守。而李俊功、姜玉贞等人的部队却在周边驻防。茹越口后方纵深的铁角岭、五斗山等纵深却没有设置军队防守。
今天的茹越口
当年9月27日,侵华日军蒙疆兵团之一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向茹越口阵地进攻。203旅407团据守阵地,打击敌人,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敌人没能突破中国军队阵地。
28日凌晨,日本步、骑兵3000多人,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向着中国军队进犯。203旅一部居高临下打击敌人,敌人依然没能达到预期目的。
紧接着,日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连续进攻,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两个营长和多个排、连长牺牲,战况异常惨烈。
29日,得到兵力补充的日军猛扑铁角岭,梁鉴堂身先士卒,来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随从副官等紧跟其后。战斗中,日军发现了中国的最高指挥官,遂以重机枪向着中国阵地射击。在战斗中,梁鉴堂少将不幸颈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0岁。
预备队第三营的营长储寿昌(河北保定博野人)自感保卫长官不力,非常自责,遂带属下官兵冲下山与敌人肉搏。战斗中,储营长及三营数百官兵不幸牺牲。
战斗结束,地理位置重要的茹越口失守,第203旅退守到忻县整编时,只余一个团的兵力。
等晋绥军高层明白过来时,已经为时已晚。嗣后,王靖国麾下的独立第二旅和杨澄源的第101师向茹越口一带进击,企图夺回阵地时,却遭遇日军优势兵力打击,被迫退却。
就这样,因为茹越口布防的低级失误,导致了这一军事要地的失守,忻口战役中的战局愈加恶劣。
而在此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梁鉴堂少将也没有被遗忘。在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团体名录,梁鉴堂将军名列其中。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