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调查,在你看来,活到多少岁算是长寿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长寿,当然是活得越久越好啊,最好能活到一百岁,那才是寿终正寝,堪称是完美的人生。
当然也有人会用专业的数据说话,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8.1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5.64岁,女性则为81.9岁。所以,78岁,应该是长寿的一个标准。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在中国,通常是用80岁来形容长寿,没有人会说70高龄,但是80就算是高龄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国人口已经步入了老龄化阶段,有越来越多的长寿老人出现。问题来了,一万人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岁?
《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了2021年的78.2岁。我国群众能活到80岁的人数,平均可占到同龄人的30%左右。以北京为例,北京常住人口有2184.3万,其中年龄>80岁的老年人有69.9万人。换算一下,每1万人中约有320个年龄>80岁的老人。
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和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人均预期寿命肯定会继续增长,大家都知道,目前全世界日本人的预期寿命最长,根据《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值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平均预期寿命为84.2岁。
所以,日本人的人均寿命,早就已经突破80岁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预测指出:预计到了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会达到81.3岁,女性为85.1岁,男性为78.1岁,同时该研究还指出,中国男女预期寿命将从2019年的6.2岁增长到2035年的7.0岁,未来,男女寿命的差会越来越大,女性的预期寿命也会比男性长。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只用年龄来衡量长寿,是不是真科学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罹患形形色色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恶性肿瘤、冠心病、高血压、中风、老年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等,很多老年人可能罹患好几种慢性病,一年到头要去医院住院很多次,即便年龄很大,但生活质量却很差,难道这样,也能称为长寿吗?
2018年104岁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大卫古德尔在瑞士巴塞尔一家诊所接受安乐死,离世前一直在聆听贝多芬的《欢乐颂》。此前,他曾坦言自己“非常遗憾活到这把岁数。我不快乐,我想死。”他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说,“我更希望自己的生命终结在七八十岁的年纪”。
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不是应该活得越久越好吗?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人坦言活够了,甚至用安乐死来终结自己的生命。
其实这位科学家也很无奈,年龄太大导致他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由此可见,长寿,并不能单纯用年龄来定义,长寿的标准,还要包括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依靠医疗来延长生命。
第一,老年人要想更长寿,应该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有利于长寿,也能反映健康状况,如果一个老人,连运动都动不了,试问,如何能长寿?如何生活的更有质量呢?
毕竟世界这么大,可是也需要我们有运动能力才能到处去看看的。
第二,老年人要想更长寿,体检很有必要
一个不定期体检的老人要想长寿,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疾病,只要能提前发现一些小病,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大病的出现,因为大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缩短寿命。
第四,老年人要想更长寿,生活一定要规律简单
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不需要太复杂,规律简单的生活就很好了,所谓的规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