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向未来|创新“蓉”活力 加快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2022-04-29     成都科技

原标题:创新向未来|创新“蓉”活力 加快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离不开城市良好创新生态的营造

五年征程,成都行稳致远——

高企数量超过7800家

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4家

“科创通”获国务院第八次督查通报表扬

……

见微知著

成都,不断厚植城市创新“土壤”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本期,我们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讲起,看日益优化的城市创新环境,助推创新主体加速“腾飞”。

鲜红的火炬下,印制着一行烫金大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这是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冲半导体”)收到的这份“沉甸甸”的证书。

掌握着大量无线充电领域核心专利的易冲半导体成立于2016年,这次是易冲半导体第二次申报高企。过去三年中,公司也因此享受了不少便利和税收优惠。

这是成都近年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一个缩影。对一个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企业是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2016年,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098家,2019年以后开始“加速”,2020年和2021年保持每年净增超1500家的速度,到2021年底,成都高企数量达到7821家。

5年,成都高企数量增速迅猛,2021年比2016年增长了2.73倍!

分析历年增长数据,从全省来看,成都一骑绝尘。这背后,离不开成都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土壤。

近年来,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推动更多企业科创板挂牌上市,借力资本力量催生创新型领军企业。2021年,成都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016家。

一系列“组合拳”正在带来明显的成效。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成都而言,是资本市场上的丰收之年。数据显示,成都上市企业数量及募资额均增长一倍多,双双跃居全国第7。从上市企业的类型来看,科技是主打名片。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0多家A股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成都,正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主体加速“崭露头角”,迸发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引擎”和“硬支撑”。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城市创新环境生态更优越

创新主体加速涌现绝非偶然。更多人已经将目光聚焦到其背后的这片创新热土上。这,其实是一个城市与企业“双赢”的故事。

5年来,成都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厚植城市创新“土壤”——

打造具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成都打造“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被创业者亲切的称为科技版“天猫商城”。

目前,“科创通”平台汇聚了科技型企业和团队近3万家,一批科技型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去年11月,“科创通”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督查通报表扬。

创新科技金融方式,成都设立“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银行资本、创投资本、保险资金等多元化资本共同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科创贷”已累计为2515家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共计逾174.08亿元。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上市的成都企业,全都得到过科创系列产品的支持。

营造良好的创新孵化环境,成都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68家,面积762万平方米。

持续打造“双创”升级版,近年来,成都持续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校企双进”等各类双创赛会活动,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线上+线下各类创新活动超400场,推动国际国内优质创新资源与成都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科普能力建设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夯实科学普及的“塔基”,成都不断加快科普能力建设。

截至去年底,成都共有市级科普基地173家,展教总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每年开展系列科普活动6000余场,受众超800万人次。创新举办了“蓉城科学之夜”“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等有品牌影响力的活动,同时,科普队伍逐渐扩大,成都已注册各类科技志愿者5.2万余人。

5年征程,行稳致远,城市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4家……

一组组数据,成为成都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创新环境的生动注脚。

加快提升科技赋能发展能力

助力科技企业加速腾飞

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新征程上,成都如何跳起更摸“高”?

在今年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成都提出进一步提升科技赋能发展能力,释放出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发展信号。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成都将——

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质升级“科创通”等创新资源共享平台,聚焦重点产业打造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行业类中试研发平台;深化校院地战略合作,推动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校企双进”等成果对接活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深化推广“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

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强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落实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协同共建西部科学城,启动成渝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计划;打造成德眉资创新联合体,出台成都都市圈科创平台共享实施办法,推动科研仪器设备、检验检测平台等共享,修订《成都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推动“科技创新券”在成德眉资互认互通;扩大国际科技合作,配合科技部制定出台“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方案,与重庆共同办好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20年,成都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管理体系,积极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同时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打造蓉城科普品牌,办好科技活动周及系列配套活动,进一步塑造“蓉城科学之夜”活动品牌,持续扩大成都科普在全国的影响力。

厚植双创沃土,成都正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历史坐标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

为成都未来发展勾勒了崭新的蓝图

在新的百年历史坐标体系中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都,已向着新的赶考之路再出发

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书写更加精彩的创新答卷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你“在看”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7ba0605c2a3fbcda76e5dc9e96211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