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人们一直把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战场的转折点,因为此战后苏德双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南线。可是,也有一些人疑惑,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损失并不是非常大,有70多个师的重兵退守在勒热夫-瑟乔夫卡一线,为什么不继续进攻莫斯科呢?实际上,这个问题与闪击战的失利有关,也与双方战略重心南移有关系。
01莫斯科战役后,苏军在加强中线防御的同时,战略重心也在向南线转移。
1942年是苏德战争中最关键的一年,斯大林由于苏军在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崇高的威信,全体苏军将士也从这场战役中重树信心,打破德军闪击战的神话,使苏军进一步认清了德军发动战争的本来面目。在做好中线防御的同时,斯大林把视线投向了南方重要战略资源。
一方面,苏军加强了中线莫斯科方向的防御。如果说1940年到1941年,苏军和斯大林把建设方向放在苏联空军和炮兵上面的话,那莫斯科战役就让苏军重新审视对装甲部队的重视程度。
莫斯科战役以后,苏军迅速组建了装甲部队,将原有机械化军脱胎换骨,期望达到与德军的装甲部队平起平坐。在大量组建预备队和战略预备队的同时,斯大林还要求把最先进的进攻武器装备到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
为了尽快改变战场上苏军装甲部队落后的局面,1942年春,苏军不断升级换代了反坦克武器和远程炮兵力量,改装了45MM反坦克炮和76MM加农炮。还特别在装甲坦克方面加大了生产力度。到1942年6月份,苏军的坦克达到了3882辆,还组建了8个空军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560万人。
另一方面,斯大林既担心莫斯科,更担心南线战略资源。1940年苏军进行首长机关演习以后,苏军统帅部曾分析德军可能的进攻重点是白俄罗斯方向,但被斯大林否决了,他认为德军的主要目标是乌克兰和南线战略资源。
虽然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重点对中线的进攻打了斯大林的脸,但莫斯科战役后,他仍然认为南线是战争重心没有错。所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中线和南线的防御作战上,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也是为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02闪击战在莫斯科战役的失利,德军也需要调整战略重心。
虽然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利,但其军事力量并未受到特别大的损失。到1942年5月份,德军在东线战场约有600多万人,其中有81万是仆从国的军队。坦克和强击火炮有3229辆,火炮和迫击炮有57000多门,还有3395架作战飞机,其武器装备力量仍然占有较大优势。
但是,德军通过莫斯科战役也发现了在进攻上的不足,巴巴罗萨计划并不适合苏联宽泛的战场,尤其是闪击战对后勤补给提出的巨大挑战无法短期解决,如果继续发动闪击战,肯定会出现和莫斯科战役一样的失败。为了在1942年夏季作战中挽回莫斯科战役失利的面子,德军决定把战略重心向南转移。
一方面,原打算半年占领莫斯科的希望落空,逼迫德军向南线要资源。有些人认为,莫斯科战役失利后,中央集团军群还有70多个师在勒热夫和瑟乔夫卡一线防守,如果用这部分兵力继续对莫斯科发动进攻,肯定会打苏军一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德军也不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闪击战遭到失败后,想再次如法炮制是做不到的,苏军已经加强了莫斯科的防御,德军没有充分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占领莫斯科,甚至比第一次进攻输得还惨。
另一方面,南线德军收效甚大,战场环境有利德军。基辅战役以后,苏军在南线力量受到重创,加上莫斯科战役苏军损失也重大,而德军也准备在克里米亚和高加索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南线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宽阔的战场,也有利于德军展开装甲进攻。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调整1942年的夏季战略重心,也是根据战场环境决定的。应该说,这个调整是正确的,只是后期在行动过程中走了样,不该分散了兵力。
03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为德军战略重心南移加了一把火。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为什么不用莫德尔的70个师南下救援,非要派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群呢?实际上,德军也有自己的考虑,说不想进攻莫斯科是假的,内心还是有重新进攻莫斯科的冲动,不然的话也不会在曼施坦因急需装甲部队增援的时候,却把装甲预备队派给了莫德尔呢?
一方面,德军战略重心南移是有条件的。1942年4月份,曼施坦因在克里米亚打得风生水起的,让德军眼前一亮,以克里米亚为支撑点,就能撬动整个南线的可能,而莫德尔在勒热夫一带就成了一支重要的牵制力量,斯大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线德军进攻,却不敢派中线预备队南下增援。
另一方面,德军在1942年5月12日打赢了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为重心南移创造了时机。这是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高光时刻,他以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歼灭苏军7.5万人,俘虏24万,还让苏军损失了1249辆坦克和2026门火炮,使西南方向形势恶化,为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德军把1942年夏季作战主战场放在南线,有三个特别有利的战场环境:一是勒热夫战场牵制着苏军中线的主力不能南下;二是曼施坦因在克里米亚打赢了;三是保卢斯在哈尔科夫打赢了。而1942年的东线作战也都是在围绕这三个人来设计的,不同的是,保卢斯输了,曼施坦因和莫德尔都获得了较高荣誉。
从上面分析看出,1942年德军之所以没有再进攻莫斯科,还是有所顾忌的。就苏德双方作战力量对比来说,这一年都在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都在把抢占南线资源作重点,只是德军使用的策略更大胆一些,他想用瞒天过海和声东击西的方法把战场挪到高加索,没想到苏军和斯大林把战场重心放在斯大林格勒,这才有了苏德战争最大转折点的发生,此战后,德军再也没有能力进攻莫斯科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爆发,德军离打赢的距离有多远?莫斯科战役是个分水岭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半年时间为何损失260万人?错判了战争形势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曼施坦因为何中途撤出救援?通道安全更重要
二战苏德战争,曼施坦因为何重点放在哈尔科夫?两利相权取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