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方晓莉)
题记:
此为我对“@易中天”老师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之第五稿,感谢诸位老师们的启发与指点,谢谢。
(前四稿以及当时说明,分别于文章《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我花了一下午时间对易中天的上联!四易稿!》与《“风摇骇浪岸何遥”:需正行,逆行则会翻船》)当中予以说明:然而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因此了解到此前有诸多地方,仍存在不足与谬误之处,故而进行修改,这里是第五稿。感谢诸位老师的进一步说明与指点。谢谢。)
(我大意了啊!……当时纯粹觉得“@诗道骏言”博士这么说,让我深刻领会其用意:但我觉得,我也知道,有点韵味,也有点玄机……但是,会不会是您比较重视,而我没那么重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我错的有多离谱!)
(来源于易中天老师的文章。)
我昨日见“@百年孤联”老师一篇文章《易中天又征春联了,岁尽奇寒春乃近,这次怎么对?》,专程去阅读,然后询问了诗道骏言博士!期间,我发现,原先我在《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我花了一下午时间对易中天的上联!四易稿!》中提及,自己四易稿后,最后一稿对易老师的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的下联为“风摇骇浪岸何遥”:估计我是说明自己最后一对,无论如何,求个“过关”,我感觉诗道骏言博士还不太满意,但算我勉强“过关”,但并未点赞:所以我心想可能哪里还没过关,因此我又去寻找答案,但一时之间没找到,于是我去省悟诗道骏言博士当时他所对的那三个下联,去体悟其中意境。
所以,诗道骏言博士这三个下联,又花了我“一下午+半个晚上+一上午”的时间,去领会其中意思。
最后,我得出了三点:
一,“岁尽奇寒春乃近”,诗道骏言博士对的下联是“日升残夜曙方生”,对的意境在我当时看来,是表示即便是残夜,也仍然有曙光,佳境!……后来我花时间去领会其中意境,得出两个字:理想。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如此,方能在任何绝境当中,绝处逢生。
二,“岁尽奇寒春乃近”,诗道骏言博士对的下联是“世行正道盛方形”,你可能难以想象,这是另外一个境界,所以很佩服。
一开始,我没理解,这个“盛”是何意,甚至搞不懂它的用法,到底是名词还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就是一开始没明白。
但我整体从意境去领略其中风光,忽然之间就明白,这所谓“盛”应该是“盛事”之意(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我的看法是,这个下联的意思是,世道之盛景,在于一个人有原则,而行正道。
所以我得出来的是两个字:原则。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要有原则,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成为出它真正的样子,也就是正道而成的盛世。
三,“岁尽奇寒春乃近”,诗道骏言博士对的下联是“学明至理士还名”,这是第三个境界:太了不起了!……我也是仍然最后领悟其意境后,然后再琢磨到每个词的用法。
我想这第三个下联,意思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
那么对于你想做的事情,或者你不敢做的事情或者你不愿意做的事情,都要一一做到。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受到众人的景仰。
这里再将“百年孤联”老师的文章,以及之后,诗道骏言博士的文章,截图如下:
(百年孤联老师的文章。)
(诗道骏言博士的文章。)
而在诗道骏言博士发文之前,我曾询问过,关于“奇寒”两字的理解。
截图如下:
(我忽然知道为啥这个“寒”字,诗道骏言博士说作名词好了!……我感觉易老师好阴险啊!……虽然他已经说清楚了,但我仍然掉入了这个“坑”,原来这个“寒”就是指“大寒”!……)
难怪,诗道骏言博士说,“形容词+名词”,原来是这个道理,而这一点,他在自己的文章《易中天老师出的春联有哪些玄机,你解读对了吗?》中特别指出:“寒”的意思。
关键是,这奇特的大寒,不仅是在年底前一天,关键是下一个是第二年的“立春”,又是另外一个节气,刚好这个“春”与“寒”分别对应的是“立春”与“大寒”!
(来源于诗道骏言博士的文章。)
他啥都跟你说清楚了!……可是,你还是想当然!……这个“你”,当然指的是,也许还有部分诗友们,也积极入坑了!……
但是,有没有全对,真不好说啊!
我原来在百年孤联老师那边看了文后,再反省,然后再询问诗道骏言博士老师,再后悔……然后写了个微头条。
(当时我看了百年孤联老师的文章,感觉自己颇多地方,并不明白,所以我后来专程请对方对我的文章《专业和业余的差别:我花了一下午时间对易中天的上联!四易稿!》予以点评,其实就是想让他看看,我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顺便将百年孤联老师的见解与诗道骏言老师的理论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怎么学习。
不过他没去那边评论,直接来我后面这个微头条上,说明,作为春联,我这个还并不是合适的,但易老师可能赞赏,算是对我的一个鼓励吧!也感谢。)
然后百年孤联老师对我予以鼓励,同时指出:易老师应会肯定后学之学习,不过呢,我这个写的不像春联!……我顿时懵了。
对啊!我当时只记得励志,但忘记了,好像春联,有些时候,不一定适合放上这样的句子。
比如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我来下联“风摇骇浪岸何遥”:这个不像是普通百姓人家,会用的春联。即便是文人雅士,也不一定会“采用”。
它可以作为平常看的对联,但春联,不一定会被采用。
(这个对联,大家看如何?欢迎名家点评。)
而后,我又学习了诗道骏言博士所对的那三个下联,重新进行领悟,好在诗道骏言博士又写了一篇文章《易中天老师出的春联有哪些玄机,你解读对了吗?》,让我重新得以学习。
然后,我又重新对下联,算第五稿吧!
上联:岁尽奇寒春乃近;
下联:
1,人缘逆境道方圆;
2, 家临贵客兆其霖;
3,国宁百姓运当凝(注明:这个下联,按照“百年孤联”老师说,宽对是“O平O仄O平平”:其实我还不知道,为啥宽对可以是“O平O仄O平平”,这个怎么评的?谢谢;但我这里,“国”在平水韵中属于“仄”,中华通韵和中华新韵中,倒是属于“平”。不过这里都是对平水韵吧?……所以,这个算“宽对”吗?……谢谢。)。
因为百年孤联老师,说是应有春联的“样子”(大约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这里将开头的字,定“人”、“家”、“国”三个字,试写了下联。
此第五稿,姑且放上。
(未来还会不会改,我不清楚,但错了的就会改。)
(原图来源:洪江人,《大年初二,洪江古商城“古城戏台“精彩上演 》,美图秀秀添加文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感谢分享。)
同时感谢以上老师们,无论是易中天老师启发我去对下联,还是我当时跟着“诗道骏言”博士对下联(我其实一开始对的时候,是照着对方的下联“学”的,但最后一个字,我忽略掉了,没弄懂……所以又要重新对。),或者百年孤联老师以专门研究对联的账号“百年孤联”而激励我等去学习对联,研究对联之学问,都给人莫大的鼓励!
而我的感觉一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不仅唱戏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吧!……
所以在对联一事上,对学者名家而言,随意之文,一挥而就,但对我而言,需要查阅更多资料以及询问专业人士,才能不断进步。
而易中天老师的上联让我认识到:他的上联真的阴险吗?其实他什么都说清楚了,只不过对下联的人,包括我,都有一些人,自己先自己对了个下联,而没有看清所有背景,而认为一切背景,不过是其人自说自话,可背景已经放在那里了。
当忽视了背景,后面对的对联,在理解方面,比如词性,就有差;如果专业性不足的话,像我这样,即便有一番兴趣去了解,并且学习和研究,但仍然需要不断修改稿子,最后成稿,成稿后,也发现老师仍未满意,但我需要自己再去寻找答案,找了答案之后,再去进行对比……对比完后,再作一版。
总而言之,对联一事上仍需深学,我会在专业书籍上,去进行学习。同时也更关注诸位老师们的作品,也在实践当中,不断寻求真理,而达对联之道。
这里再次放上诗道骏言博士此前之评:
(这哪里是“有韵味”、“有玄机”,这是“太有韵味”、“太有玄机”:明明一切讲清楚了,可往往人们总按照自己的路走,最后忽略掉了,一切背景,易老师早就说了,只不过你从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