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财说得明白”原创,各平台同步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为“财说得明白”原创,各平台同步发布,谢绝转载。
在这个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印度似乎看到了非常大的希望。
不久前印度成功地挤入了全球GDP的前5名,将英国拉下马。
而就在今年上半年,德国凭借着汇率的优势超过了日本成为了第3名,这让印度看到了新的可能。
莫迪非常有野心,希望凭借印度制造和人口红利。进一步的对日本和德国实现超越。
但是结局很有可能事与愿违。
这些年来印度制造,确实让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需要看到所谓的印度制造,更多的是外资在印度制造而已,印度本土的制造,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发展起来。
所以莫迪还需要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外资入驻印度。
但事实上,却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感觉到投资印度似乎陷入泥潭。
相信大家都对“富士康”有所耳闻,富士康在深圳创造出了奇迹。后来,富士康进一步在内陆扩大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赚了大钱。
但再后来,郭台铭带着富士康搬家了。
众所周知,现在郭台铭做出了决定,把富士康逐步转移到了印度。
显而易见,莫迪吸引外资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凭借印度的人工成本足够低。
印度的人工成本有多低?
我们一看便知,世界上数不胜数的大小企业都有意到印度生产,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大厂,比如说苹果,小米,耐克,阿迪等等各个行业领域巨头企业都想去或者已经进入印度了。
但是,能否满载而归,就看这些企业的造化了。
其实此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印度尝到了苦头。
苹果的一家知名代工厂纬创信心满满的入驻印度,却被印度的生产环境阻碍生产不胜其烦,后又被印度的本土员工打砸哄抢造成巨额损失,结局是纬创对印度彻底寒心,负债离开印度。
外资企业无法在印度有正常的生产环境,更别提完全合格的标准了。
停水停电对于工厂来说是很消耗精力和资本的,但印度就是能理直气壮的说:我环境就这样,爱来不来吧。
加上在印度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了,他们的文化完全不利于外资入驻。
为什么还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想进入?其实无非是利益所驱,认为自己可能是特例。
现在看来富士康就很难成为特例,此前取得的奇迹,在印度难以复制。
几年间,郭台铭在印度大举投资,致力实现他想象的印度富士康蓝图。在建设上,员工储备上处处费心。
但现在,富士康已经明显暂时放慢了在印度的投资计划,不久前,富士康已经宣布退出在印度投资芯片工厂的计划。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不仅要时刻担忧印度政府是否会随时钻空子毁约,还要担忧印度本地的企业会不会动手脚,还要防着底下的印度员工会不会随时造反。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
更可笑的是,不久之前印度方面向俄罗斯提出建议,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所支付的卢比,既然大量的滞留在印度本土的银行,那还不如用来投资于印度的产业。
很显然,俄罗斯看懂了莫迪的野心,明确拒绝了这一建议,并且停止接受卢比用于石油贸易结算。
对于印度来说,不但希望在制造上再接再厉,还希望不断地推进卢比的国际化。
但现在看来,这一想法还难以实现,这无疑是对印度未来计划的又一打击。
PS:写一篇文章需要2-3小时,阅读只需2-3分钟。
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花2-3秒,给本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