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际在于春|三台无人机1小时喷洒400亩,顶10人干一天

2020-03-24   农村大众

3月23日,汶上县苑庄镇,道立合作社理事长张道立站在田边,目光所致,3台植保无人机“展翅翱翔”,一箱箱高效低毒的农药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短短1个小时,就完成了400多亩的飞防喷洒作业,相当于过去10个村民一整天的作业面积。

其貌不扬的张道立,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也是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该合作社流转、耕种的土地近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00余户社员,年经营收入50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资料图。

“疫情不得不防,但农时也耽误不得。”张道立告诉记者,“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合作社都是错峰下地,一亩地不超过5个人,都戴着口罩,总的来讲,我们的春耕进度一点没有拖。”

由于人员不足,去年合作社购买的空中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药机等派上了大用场。“一台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臂展长达10米,一天能作业500亩。先进农机的使用,减少了春耕开支不说,关键是避免了人群集聚,省时省力还省钱。”张道立说。

除了及时喷洒农作物,老张在化肥、农药方面也早早便想了办法。“除自备一部分外,通过全镇组织的‘点对点’农资配送,也能保障充足。”

“受疫情影响,今年俺合作社里不再以社员为单位管理了,我直接给他们点对点服务,先咨询他们的看法然后我统一调配农资、机械。这边的地先撒化肥,那边我就先浇地。”农资是农业生产的“粮草”,为了把农资顺利的送到广大群众手中,苑庄镇里安排农资采购点工作人员与张道立主动对接,提供全方位的农资供应服务。

“农资送到村头,镇里的值班人员为配送人员测量体温,查健康证,货就搁到值班点,村里找农用三轮车给俺送到地头上,我给农资公司的人员转账支付。”张道立说,合作社目前已购置农药4.7吨、化肥190余吨,将陆续抵达社员地头。

资料图。

发展大田作物的同时,张道立也开始慢慢调整种植结构,2018年,合作社开始建设冬暖式大棚。“现在一共建了十二个大棚,主要种植黄瓜、甜瓜等经济作物。”张道立说。

但是不同于以往的老模式,他打算把其中一些大棚租出去。因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不少年轻人重新回到农村想创业,但有想法的年轻人不少,却苦于手头紧没资金。

得知了这种情况后,张道立在感慨年轻人的思路越来越开阔的同时,也对他们因为资金问题而畏手畏脚感到有些惋惜。“我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平台,他们租了之后可以放手大胆的干。”张道立说,也是希望用这样的新形式,不仅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响应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农村带来更多新视野。

资料图。

“今年计划再建十个冬暖式大棚,我投资技术、苗子、农药、化肥,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张道立说,未来他希望能创新出更多的农业合作模式,让更多的农户可以参与进来,“现在国家对农民的政策好,农业科技又越来越强大,只要咱们携手共同努力,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农村大众报记者 张超 通讯员 胡克潜 霍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