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有容人之心,应有让人之意,关于车和人和事的几点思考

2019-08-30     玻羊车界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造的内燃机动力汽车获得专利(Benz Patent-Motoragen)。早在1885年,本茨的夫人就急不可耐的驾驶这辆“三轮车”回了趟娘家——有人说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英文“Automobile”,本是“可以自己行动”的意思,绝非仅是内燃机一家。

在19世纪中晚期,曾是内燃机、蒸汽机和电动机三分天下的年代,内燃机是最晚的一种。早在1672年,就已经有了可实用的蒸汽汽车;更早有南怀仁为康熙帝制造的一辆蒸汽动力小车。今天被称为“弯道超车”的电动汽车,在1828年由匈牙利人Anyos Jedlik发明;1881年,法国人Gustave Trouv制造了一辆可实用的电动三轮汽车!

1901年,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花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轿车为慈禧祝寿;1931年5月,辽宁炮厂试制出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民生牌”载重汽车;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驶下总装配线;1957年11月,参考自法国希姆卡维迪蒂(simca vedetee)车型的“东风”CA-71轿车下线;2001年,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诞生……

人应有容人之心,应有让人之意,关于车和人和事的几点思考

从第一辆汽车诞生到福特采用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汽车,再到成为动辄上千万的奢侈品。中国汽车工业的步伐并不是太晚;然而,大规模民间普及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

得益于祖国在经济上的蓬勃发展,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国民可以感受福祉,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喜好随心所欲的购买汽车!从购买汽车像当年“大哥大”那样代表身份,到如今成为我们出行的一种工具。我个人认为,也只是最近这二十几年的事情......

如今,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销量大国,这个成就截止目前不到十年的时间!

曾听过一个像笑话的真实事件:北京有很大的停车位缺口,所以按照专家的结论,每个晚上都会有几十万辆的车停不下来(没地方停)。然而事实是,北京每一个夜晚,这些车都还是找到了落脚的地方!所以有人说“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

再说一件事:据人讲,当年在设计建造北京二环路时,有人曾质疑二环上的立交桥通行容量小——有人回答:我们不会有那么多车!

人应有容人之心,应有让人之意,关于车和人和事的几点思考

今天,不只是北京,在上海市拍号限行之后,全国部分城市同样采取限行限号限购等措施,并加大了相关排放标准和报废政策的力度。如果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那当下的我们,不妨说是“被汽车折腾的国家”。

前几日开车出行,从导航的提示中发现,现在限行限号已经几乎成为热门。我所去的秦皇岛、天津等,导航均提示要提前申请......

汽车的高峰和限号的高峰,任何的高峰从数学角度讲,都有峰值和转折点。最近,广州决定放弃限号;国内某大型汽车销售公司申请破产;今年上半年汽车销售量同比去年下降等等......

对于以上事件和趋势,我一直在想——今后什么样的模式才是属于中国汽车文化的常态?像流星般一闪即逝?还是如美欧日那样让汽车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和服务大众产品及工具,以及一种文化的载体(例如日本货车的装饰和涂鸦,美国的改装车)?

从今年春节后到今天,我亲身经历了几起事件。在我住处,许多有车而又愿意乘坐地铁进城上班的人,会把车停到地铁站路边或绿地里——这样不好——也有人将车停下主路,到附近厂区的院墙外停放.......

后来,路政在主路边和绿地附近安装了警示桩——很对——而上面提到的厂区或不碍事的地方也开始跟进。设置各种障碍(这肯定就不是行政行为了)。比如在原来方便停车的地方码放了许多水泥制的路砖,后来甚至又堆了一层厚厚的浮土......

也曾在某小区,亲耳听到因为停车问题而发生大喊大叫事件;自己也经历过亲属跟我商量停车问题——以好方便她自己儿子停车的事件……

如今,在大城市很倡导绿色出行的大趋势下,遇到早晚高峰期,作为出行时间最有保障的地铁中,我已经碰见很多次争吵的发生,甚至出现过动手的情况——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也似乎变得的越来越常见——

某君在APP上写过一篇文章,将地球的历史压缩到1天——人类在这“1天”中只占有几秒钟的时间。相对汽车百年,我国也才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繁荣和普及,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东西,甚至在公路上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

那么、什么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汽车将如何与国人相融相生?每一位国人如何看待汽车的充斥?汽车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今后什么样的音符?——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每一位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zC3l20BMH2_cNUgse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