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历朝相继在此兴建寺院,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普陀山也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
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相似。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普济禅寺
普济禅寺又称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也是中国重点寺院,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历代全山方丈均住锡于此。整个寺庙规模宏大,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修筑在山势比较宽阔、平坦的地带,寺前的池水为山泉所积,池中莲蓬满结,一到夏日,荷香袭人,即普陀十二景莲池夜月。全寺殿堂六进,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中大圆通殿是普济寺主殿,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卢观音为菩萨正身法像,两边端坐观音“三十二应身”,以示观音大士感应世间万物众生。
普济寺旁边有一座石塔——多宝塔,也称太子塔,普济寺东南,海印池附近,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它与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宫惟一存世的宫殿建筑九龙殿、杨枝庵中根据初唐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绘的观音画像刻成的杨枝观音碑合称为“普陀三宝”。
法雨禅寺
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法雨寺又称后寺,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华法雨匾额,遂称法雨禅寺。也是全山第二大寺,位于千步沙北端的光熙峰下。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宏大高远,气象超凡。寺内九龙殿(又称圆通殿)殿顶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全国独有;法雨寺天王殿对面照墙的九龙壁,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却不漏缝隙,实属难得。寺内龙风柏、古银杏、连理罗汉送的等珍贵古木,以及二十四孝图、云龙游海天等石刻栏板,都是普陀山独一无二的稀有之物。
紫竹禅林
竹林庵位于百步沙南、潮音洞西上,正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与洛迦山隔海相望。寺院背山面海,古朴典雅,其庵额“补袒紫竹林”字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为亲笔所题。紫竹林庵大殿主供汉白玉紫竹观音像,应化各异形象,启得种种善根。紫竹林庵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岬谷,海天一色,是揽胜朝拜者必到之处。
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
百步沙
百步沙也称塔前沙,一眼望去,两脉青山怀抱一湾金沙,滩平沙细,浪缓波平沙滩中间有一岬谷伸向水际,俗称狮子尾巴,将百步沙分成两片,四周礁岩千姿百态。岬谷上有巨岩濒海矗立,称师石。
百步沙位于普济寺,为冲浪、观日出最佳处,也是观看海上卧佛洛珈山最好的地方。沙滩中间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冈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亭子,叫做师石亭,是供游人观日出、聆潮音、沐海风的佳地。夏天,是消暑良地,夜晚,海风轻拂,空气清新,更是游客纳凉散步的好去处。
南海观音大佛
南海观音露天铜像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南的龙湾岗巅。菩萨脸如满月,眉目清秀,左手托法轮,右手结无畏印,显现大慈大悲相,光耀天日,壮丽无比。像高33米,重70余吨,乃当今观音铜像之最,也是海天佛国的象征。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色为题材的彩玉浮雕,精美绝仑。
普陀山特色美食
普陀山观音饼
观音饼是在原来普陀山素饼制作工艺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和高科技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经过配料、拌料、搓皮、开馅、包饼、压盘、烘烤等几道环节。产品的原料多取之于舟山当地丰富的天然资源,具有浓郁的普陀山海天佛国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观音饼采用海苔、黑芝麻、花生等天然原料做馅。是低糖、纯素的健康食品。皮色为金黄色,具有外酥里糯,自然香味浓郁,不粘牙等特点。岛上随处都有,比如香华街、梅岑路、南天门附近的南天门商业街以及各景点、香道附近摊贩有售卖,可还价。建议晚些时候买,夜来生意,比较好商量。在普陀山买大约10-15元一盒,尤以普陀山香华街30号的“冠素堂”最为有名,价格自然也比其他的贵不少。
很多去普陀山旅游回来的朋友都会无不例外的捎上几盒观音饼,送给亲朋好友
咸菜大汤黄鱼
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肉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咸菜大黄鱼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将新鲜大黄鱼下锅稍煎,烹酒,加姜末、鲜汤、笋片、咸菜梗末,焖烧至汤浓鱼熟,加盐和味精少许,出锅即成。汤汁洁白如同牛乳,鱼肉鲜嫩似白玉,入口即化,笋片爽脆甜美,与鱼肉软嫩鲜香形成对比,口感丰富,滋味鲜咸适口。
梭子蟹
梭子蟹因其形状似织布梭子,故而得名。梭子蟹以蒸食为主,趁鲜活在锅里煮八、九成熟,脐面更加雪白,盖和钳爪成了火红色,醒目亮眼,一股鲜味夹带着丝丝缕缕的甜腥味。剥开蟹壳,蟹黄颤颤涔涔,若凝若散,如脂如膏,如浓汤炼乳;蟹肉成束,细咬如丝线,很有嚼劲,鲜甜可口。其食用部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无机盐及维生素A等成分。
梭子蟹除鲜食外,当地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蟹剥壳去污后,放入盐制成蟹糊蟹股或蟹酱,或把膏蟹洗净放入盐卤里渍之,称为“呛蟹”,别有风味。
推荐品尝点:可到普陀山金沙滩海鲜一条街(龙湾小区)和普陀山海防新村海鲜一条街(海防新村)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