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引领创新之美,房山科学小记者走进北京大学极客实验室

2019-12-11     科学加

记者/赵天宇 编辑/刘昭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极客是一群跨越边界、探索未来、专注极致、自律自由、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他们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决心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做出贡献,为人类创造美好世界。”北京大学极客实验室创建人田英一老师如是说。走进北京大学极客实验室,琳琅满目的“创客产品”、炫酷的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12月7日,房山科学小记者活动走进了北京大学,来到了位于第二教学楼地下的极客实验室参观体验,并亲自动手制作“创客产品”。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机、激光雕刻等各种创新研发设备,也让科技创新的精神,在百年燕园散发出一种全新的活力与魅力。

小记者们亲自动手,焊接机器人

首先,负责人田英一老师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情况,她告诉小记者们,北京大学于2016年9月创立了极客实验室。由于场地有限,极客实验室只能选择第二教学楼地下车库进行改造,“建设设计团队充分发扬‘极客’精神,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解决了空间改造、仪器采购、装修设计等硬件建设问题。”同时,“极客”们借鉴了中西方文化设计理念,最终形成了“美学”和“科学”互相融合的场景。

小记者们了解激光打印设备

“任何科技产品如果没有‘人文’的参与,没有美学灵感的融入,将会变得枯燥而冰冷,没有温度。”在介绍极客实验室的创客产品时,田英一老师反复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她表示,只有当艺术与科学的光辉结合在一起时,科学才能真正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她鼓励小记者们在提高科学素养、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文与艺术修养的提升。

随后,在田英一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近距离接触了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满足多种需要的3D打印机,可以实现快速的立体打印,满足各类材料成型的需求;只有工厂才能见到的数控机床等金工仪器,以及电路板、传感器等电子元件;需要用程序代码语言控制的机器人,灵活的手臂可以实现多种操作;以及人工气候箱、坦克机器人等用途广泛的设备。

在极客实验室西侧门外过道, 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则被北大学生装修设计成了半开放的阶梯教室,除了教学和培训功能以外,这里还是展览展示活动的最佳场所。就在活动当天,北大艺术学院一名同学的摄影展正在这里举行,巨大的悬挂画像,也为实验室增加了更多艺术气息。

最后,小记者们分为两组,从设计到加工,进行了一堂颇有意义的创客实践课。一组同学利用电焊加热和电机驱动的原理,调试组装了一台两轮驱动的电动助力车;另一组同学则利用激光打印技术,把手绘图画设计成家里的创意门牌号。

小记者们展示利用激光打印技术制作的悬挂牌

实际上,北大极客实验室并非单独设立,与极客实验室一墙之隔的,就是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作为学校服务国家双创战略的核心计划之一,这里长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举办论坛、沙龙等各种形式,分享创新创业理念,与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和实验空间的极客实验室一脉相承,见证了不少创业项目从创意、策划、实施再到路演的全过程。

阶梯教室内正在举办摄影展,艺术化的设计让创客实验室有了更多可拓展的空间

据介绍,由于极客实验室跨学科动手实践课程针对性强、创意十足,实验室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近两年来,除了校内教育以外,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机构也主动登门拜访,希望极客实验室能够开放课程,实现科教资源共享,而这也正是北大人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社会使命的最好体现。

“极客是天才而且努力的人,而奇思妙想正是北大人所常有的特质,也同样代表了互联网时代一种创新创意的精神。”田英一老师表示,极客实验室的创立以及相关课程与活动设计,正是希望同学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在格物致知的同时,做到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n2a_G4BMH2_cNUg0E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