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20年的黑白对决,一次爱奇艺内容价值的“狂飙”

2023-02-02     深度文娱

原标题:一场20年的黑白对决,一次爱奇艺内容价值的“狂飙”

“这是人民的胜利。” 《狂飙》最后一集,高启强一伙在庄严的法庭上受审,盘踞京海十余年的强盛集团以及各方保护伞,终于被连根拔起,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狂飙》里的临江省,也在过去几年伴随着扫黑除恶常态化、教育整顿等一系列历史进程,发生在许多人民群众身边。“就一个字,爽”、“师傅、李响,你们看到了吗”、“安欣他们太不容易了” 等等弹幕,也充分表达着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这段跨越20年的扫黑除恶故事,以两个年轻人分享一顿饺子开始,又以两个人面对一盒饺子相对无言结束,跨越黑与白、善与恶的边界,从这个庞大的黑恶势力诞生的根源说起,深挖背后的社会和犯罪根源,让观众取得了对于扫黑除恶的深刻认知与认同。这是《狂飙》的胜利,也是爱奇艺对精品大剧操盘能力的胜利。

半个多月的播出过程中,该剧成为毫无争议的“开年剧王”,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罕见的热度口碑爆款。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1分;根据云合数据,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高达67.9%,爱奇艺站内热度破纪录地达到11000以上并保持多日;在社交平台,该剧更是长期占据各大热搜榜话题前列,斩获全网热搜热榜共计3580+,大结局当天甚至包揽了大半热搜。

而如果要试图进一步复盘和探究这部现象级爆款形成的密码,而这或许可以从《狂飙》传递的三重价值进一步解析:共情价值、内容价值和现实价值。在这背后,爱奇艺现实题材也在打开新的深度和能量。

共情价值:

以小人物视角切入,悲剧背后的沉沦真相

“如果我还是旧厂街卖鱼那个高启强,安欣,你会不会把我当朋友。”21年后,高启强双目含泪地看着对面的安欣,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无助的小贩;而安欣低着头悠悠一句“哪有那么多如果呀”。世事无常间,他们共同证明了谁走在更光明的路上。

#安欣再送饺子 高启强再举杯#的话题,一天之内在微博获得8.1亿次阅读和7.6万次讨论。在剧中呈现的三个时间节点上,以小人物的出发点,安欣和高启强在外部环境变迁下的不同选择,勾勒出时代洪流中两个对立的人物命运曲线,成为展现以高启强为代表的底层小人物滑向罪恶深渊的全景纪实,也充分展示了扫黑攻坚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时代的推波助澜之下,沉沦与坚守之间,高启强曾经的温和与情义,在耐不住利益的诱惑和个人的机会主义思维影响,堕落于黑暗后终于一点点泯灭了内心的亮色和善意,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狂暴残忍的黑暗角色;而安欣守住了道德的底线,也守住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和使命。

不只两个主角,全剧主要人物的逻辑自洽、双商在线,更是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看愉悦感;而人物立住对于悬疑题材,意味着找到了让观众沉浸、关注人物命运的钥匙。

也就是基于这种真实感,如曹闯、杨健等人的误入歧途才更令人痛心,李响、谭思言等人的抗争才真正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甚至沦为高启强帮凶的老默,其为了报恩和女儿的出发点,也让观众频频感叹,对扫黑除恶的必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同。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总制片人戴莹总结全剧的人物是:“塑造一组初心不改、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的英雄群像,也勾勒时代推波助澜下两个对立的小人物的命运曲线,以此牵引着观众目光去剖析人心的嬗变、人性的沉沦。” 而《狂飙》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得益于全员演技派的高配保证了观众的代入感,让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其中张译和张颂文两位主演的呈现,是安欣、高启强这两个人物立住的关键,他们也成为热搜的常客,多场戏份的呈现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尤其是两个人的几场对手戏,2000年大年三十他们依然单纯的微笑,2006年医院走廊上安欣的怒目与高启强的嚣张,再到2021年第二顿饺子的双双泪目,让这场悲剧背后的沉沦真相,引动每个普通观众的心灵震撼。

正如安欣在表彰大会上的那段演讲所言:“我们还年轻,我们总要面对许多次选择的机会。”《狂飙》最精彩的,也恰恰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环境下的选择,打通扫黑题材看似和人民日常生活之间的疏离感,让这个黑恶势力生长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大众眼前,在认同之余也让观众自警,更从安欣、陆寒这样的坚守者们身上获取价值认同和力量。

内容价值:

三幕剧跨越山海,20年扫黑勾勒时代变迁

戴莹曾提到:“之前的类型片会更注重在案件层面上,就是更强调、更关注于案件整个的呈现和破解。但《狂飙》以人物命运为故事线索,是任何影视作品没有过的。这也是我们初期对这个项目产生极大兴趣,而且也觉得这样一个叙述视角,有可能在这种类型层面上一次极大的创新和突破。”

如何在一部剧中呈现20年的时间?导演徐纪周想到了三幕剧这样一个内容布局。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茶馆》和《天下第一楼》,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作品,一直想用三幕式拍个电视剧;这三幕里每一幕都有核心事件、人物故事,而进入下一幕中间有着巨大的人世变迁。

而这种策略表现出了和同类型剧的差异化,不但在作品气质上更加突出,通过倒叙和回溯在不同阶段都埋设关于人物命运的悬念,呈现一种更宏大视角的时代叙事;也基于广泛共鸣进一步打通观众的价值认同,让观众能够在熟悉的时代场景中,进一步理解问题背后的更多肌理。

但要在一部剧里呈现20年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时间质感,还要配合具体时代和人物故事走向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对扫黑除恶、教育整顿的大背景和大方针,从根本原因和具体思路上分别进行深刻挖掘,让整个故事真正做到有血有肉、肌理分明,用一个真正的好故事实现对观众的深层次触动。

为此,该剧主创经历了长期的剧组走访、筹备,在两三年间大量学习、参考了各类文件和真实案例。而在剧组筹备过程中,因为剧本的不断修改和增加,加之叙事的时间跨度较大,美术、服化道和摄影团队等需要为每一幕的影像风格和置景分别做设计,人物状态、造型也都需要重新调整,在100多个取景地之中来回转换,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比如拍摄2000年的街景,就需要找到当年款的捷达、桑塔纳、夏利等“好车”,再做新、更换零部件,可谓千头万绪。

也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狂飙》呈现出了近年来少有的精品化气质,也通过这种用心打造的沉浸式场景,让观众得以在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流转之间收获共情和感慨。在这背后,出品方爱奇艺在现实题材内容的打造上更进一步,打开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容的价值化路径,也在内容创新方面为主流价值类内容提供了更多思路。这样有厚度、有温度、有锐度的好内容,市场上多多益善。

现实价值:

一场“狂飙”的正义风暴,为现实正本清源

《狂飙》大结局后不久,法律人士也有不少点赞最终判决的严谨真实。法庭上列出的高启强罪行多达11项,包括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放火罪、寻衅滋事罪等,而他与唐小龙最终是以数罪并罚原则给予判处死刑。

从案例到判决,剧中参考了多个真实案例。导演徐纪周曾在采访中介绍,剧中原型都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的案例,提到了包括黑龙江李氏三兄弟案、辽宁徐长元案和广东曾仕权案等涉黑案件。比如其中李氏三兄弟案中,老大李伟曾任哈尔滨电业局副局长,号称省内电力方面有关的事 “全都能说了算”,而老四李桐曾任哈尔滨电力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与剧中杨健、马涛故事非常类似,量刑判决也做了参考。

又比如孟德海最终因违反党纪,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牟利,但考虑能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省纪委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省监委给予政务撤职处分,降为一级主任科员,办理退休手续。这个判决在现实中的扫黑除恶斗争中也有案例依据,基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做了合理的量刑减轻,以组织处分为主。

从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共打掉了涉黑组织三千多个,涉恶犯罪集团一万多个,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二十多万起。扫黑除恶工作的坚决开展,在2021年开始转向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被写入“两高”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扫黑除恶、打伞破网。这是《狂飙》终章发生的时代背景,也为“中国之治”新篇章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去年在中纪委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等重要指示。而《狂飙》也正是在这样的方针指引下创作出来的,在教育整顿、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当下,正如剧中徐忠所说:“罪恶要除根除苗,只有我们月月扫、年年扫,老百姓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宁。”

这场党和国家为了人民安居乐业打响的战争,也是爱奇艺常讲常新的故事,此前就曾打造过院线电影《扫黑·决战》,以及《破冰行动》《对决》《罚罪》等相关题材热门剧集。而《狂飙》是爱奇艺在该领域的又一次创新,以更具共鸣和共情力的好内容,真诚礼赞,传递价值,通过三重价值实现作品热度和口碑的突围。用真正有生命力、有价值的好作品,讲好属于每个人的好故事爱奇艺在打造扫黑等现实题材作品时的理念,非常值得参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f4baae7d46167d560486731efcb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