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牡丹装盆后的处理及基本养护

装盆后的处理


最科学的处理方法是将牡丹枝条半平岔,即在每个枝条的顶芽下5至15厘米处将枝条剪去,标准是要确保剪断后的枝条上至少有两个以上侧芽。剪下的枝条可以作为接穗进行嫁接繁殖。

这样做的原因是,刚刚盆栽的牡丹,半年内一般不会生出太多新根,而第二年开春后,每个枝条上的顶芽会迅速生长、形成花蕾、然后开花。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因为刚盆栽的牡丹新根较少,不能从基质中及时汲取足够的营养,只好大量消耗根部储存的养分。这样开花后2至3年内,盆栽牡丹的新根系生长和新花芽的发育都大大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不开花。因此,去掉顶芽后,牡丹第一年不开花,便有足够的营养和时间生出足够多的新根系,确保以后无论是反季节生产还是正常生产,年年都能正常开花。

盆栽后,不对枝条进行任何修剪,直接用于当年的年宵花生产,即春节前让其开花。这种生产方式会导致牡丹在夏天逐渐死亡,即使活下来的也没有商品价值,因为刚刚盆栽的牡丹,还没有生出良好的新根系,而老根上的营养在随后的花芽生长、开花过程中几乎被消耗殆尽。

盆栽后,将其放置在向阳背风处,第二年开花时直接销售牡丹盆花,这种方式也会有一部分牡丹在夏天逐渐死亡。可在花蕾萌动后,去掉一部分花蕾(保留叶片),只留约一半花蕾继续生长至开花,并在夏天来临时将其放置到阴凉处,以便降低水分蒸腾。这些措施可确保大部分牡丹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商品价值。

蒌栽牡丹是将牡丹栽种于四周和底部都透气的塑料蒌中,比如四周带孔的垃圾筐,然后再在大田挖坑种到大田里。与盆栽方式相比,这种栽培方式的优势有以下几点:蒌栽牡丹所用的塑料蒌透气性好,不积水,牡丹根能更好地伸展和吸收养分,加快牡丹苗的生长,缩短育苗周期;蒌栽牡丹移栽方便快捷,节省人工,移栽成本低。



基本养护

光照管理

牡丹花喜光,但怕暴晒,炎热夏季的高温常常会灼伤叶片。再加上盆栽牡丹的根系吸水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遮阴,一般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用遮阳网予以遮盖,中午要严禁暴晒。春、秋两季,要将其摆放于背风向阳的地方,充分接受阳光。

水分管理

牡丹总体上喜干燥,但不要误以为牡丹耐旱,只不过是不要让土壤中水的饱和度过高,否则其肉质根容易腐烂,所以给牡丹浇水的原则是“勤浇水、但每次浇水的量都要少”,特别是盆栽牡丹更是要勤浇、少浇。夏季气温较高时,更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秋季浇水要适当减少,以防诱发花芽提前萌动,影响第二年的开花。冬季进入休眠后,盆土不干就基本上不用浇水。

施肥管理

牡丹喜肥,要注意适时追肥。对新上盆的牡丹,半年内一般不再施肥,盆土配制时加入的基肥就基本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追肥一般是在半年后开始,一年追肥2至3次为宜,主要是春季花蕾成长阶段,花开完后和秋季施肥。施用传统有机肥就可以,可以施入盆土中,也可以浇水时一并施入液态有机肥。

病虫害管理

叶部疾病主要是灰霉病和叶斑病,以春天发芽时喷施杀菌剂预防为主。一旦发生上述病害,及时去除病枝,可用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氯硝铵1000倍液,每隔10至15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5次。

根部疾病主要是根结线虫、蛴螬和根腐病。根腐病主要是因水分和湿度过大,引发镰刀菌和蜜环菌复合感染引起。预防措施是:在种植前,用可湿性甲基托布津600至800倍液和1000倍的甲基异柳磷混合液,浸泡牡丹根5至10分钟再种植。对已经种植后发病的牡丹,可用上述药液灌根或者浇水时一同施入。防治蛴螬时,可将甲基异柳磷施入花盆中。对于线虫,可用10%克线磷颗粒剂,或40%甲基异柳磷800倍液,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涕灭威,或磷化铝片施入花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