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我国种子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实力突出的优质企业,即将在北交所上会的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农种业”)正是其中之一。凭借育繁推一体化优势和突出的技术驱动力,公司为全面推进我国农业“芯片”自主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立足西南品牌优势凸显
康农种业成立于2007年,公司聚焦于杂交玉米种子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以科研创新为驱动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
种子产业链可分为“育种-制种-推广”三大环节,其中育种是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制种为中游环节,是种子从研发到产成品的过程,销售则主要通过经销商和零售商完成。随着行业的发展,许多大型育种公司通过整合种业、育种和推广的资源,即“育繁推一体化”,将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12年我国公布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名单以来,该类企业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康农种业自2017年起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是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玉米种业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代表湖北成为全国69家农作物种业领军企业之一。
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康农种业积极发挥自身能量,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我国西南山地种植区。西南玉米产区虽是我国第三大玉米种植区域,但相对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而言,存在种质资源匮乏、地域间生态差异大、土壤贫瘠、阴湿寡照、自然灾害频繁、耕作栽培粗放等多重问题,产量极为不稳定。
因此,有针对性地培育出适宜于当地种植条件的核心育种材料是品种选育成败的关键。康农种业通过“西南抗玉米灰斑病穗腐病新品种研发项目”、“西南抗玉米茎腐病新品种研发项目”、“西南玉米特效基因挖掘及品种开发项目”等项目的研发,加强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和改良,创新了一批高产、抗病、耐密抗倒、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公司培育出的康农玉 007、康农 2 号、富农玉 6 号、康农玉 109、康农玉 999 等高产、稳产、抗逆性良好的品种在西南地区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旗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农系列”、“富农玉系列”等品牌的玉米新品种,也以其独特的广适性、抗病性、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康农种业以西南地区为基础,逐渐开展其他区域的新品种审定工作,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桦单 568、吉农玉 198、吉农玉 218 等适宜在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并在产品市场推广和营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6月,康农种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235.49 万元、14,166.52 万元、19,762.42 万元和4,723.21 万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9.90万元、4,276.96 万元、4,133.90万元和1,063.96万元,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也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技术护航创新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未来发展
康农种业深耕行业十数年,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并已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拥有湖北省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并依托以上平台建立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技术储备。
在种质资源储备方面,截至2022年末康农种业共储备自交系10,000个左右,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自交系168个;拥有玉米植物新品种权19项,已通过审定的自主选育杂交玉米品种77项。
在技术储备方面,截至 2022 年末康农种业已获授权的与玉米种子选育相关的发明专利4项,其中公司独有的“玉米植株全同胞单交种的制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种子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杂交种子种植产量;“一种提高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诱导率的方法”系公司在技术成熟的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创新,大幅提高了玉米单倍体育种诱导率进而大幅提升了公司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系公司在结合自然选择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人为干预创新进行抗逆性精确选择,大幅提高了公司抗病自交系及抗病杂交种选育效率及精准度。公司还拥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特定性状基因突变定向诱导技术、不育化种子生产技术等多项非专利技术,有效地将传统的生物育种与分子育种有效结合,并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康农种业在行业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从全球市场区域分布来看,全球种业的区域分布集中,中、美两国构成的双寡头局面。但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海外种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和利马格兰等国际种业巨头,其凭借领先的研发能力、研发投入、专利保护机制等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占据行业52%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种业市场却相对分散,大而不强,且存在科研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品种同质化形势严峻等问题。
为了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我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引导种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亦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农业发展目标。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引导与跨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等因素驱动下,中国种业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康农种业为代表的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营销渠道和资金实力的种业企业将随着行业的整合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政策暖风振兴种业发展,助力良种培育打赢种业翻身仗
随着土壤退化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极端天气造成的粮食减产、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种子处于农业种植产业链的最前端,种子行业的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因此其整体上一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1 年 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之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并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两个要害是“耕地”和“种子”;今年2月,中央1号文件出台,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再次加码。种业政策利好持续,各地方积极响应,种业振兴行动全方位推进,种企政策红利窗口期已至。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其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由玉米净进口逐步转为供求平衡或略有结余,但随着畜牧业等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国内玉米产需缺口仍在不断扩大。
受制于地形、耕地质量及水热条件、经营方式、育种技术等因素限制,我国玉米供给增长缓慢。2021年,我国玉米单产 419 公斤/亩,仅为美国的 58.3%。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统计,2021 年我国农作物种子贸易额达到 10.1 亿美元,但是进口额高达 6.8 亿美元,出口只有 3.3 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 3.5 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的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稳中有升。2013-2021 年期间,我国杂交玉米制种量连年低于需种量,我国的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从 22.33 元/千克升至 27.11 元/千克。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我国玉米产能与需求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耕地面积有限的背景下,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是带动种业发展的新引擎,是提升种业竞争力的利器。转基因技术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一环,对单产的提升可以有效弥补我国耕地面积不足的劣势,降低由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进口依存度高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
虽然目前我国国内尚未放开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推广与销售,但自 2019 年以来,已有 13 张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以及 4 张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已经发放。2023 年中央 1号文件中也有关于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决策部署,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广包括玉米品种在内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
近年来,康农种业不断加大在转基因等新型育种技术上的投入、持续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及稳定性、注重产品的升级优化,并已与大北农、中化先正达、隆平生物、杭州瑞丰等性状龙头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其中公司骨干自交系已经全部完成双抗(抗虫、耐除草剂)性状的导入,自有核心品种已进行组配并计划参加 2023 年国家统一试验,公司在转基因玉米品种商业化领域产品储备充足,且在同行业公司储备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将有望凭借在该领域的前瞻布局进一步打开盈利天花板。
除此之外,康农种业还将着力建设年产2.5万吨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全面提升公司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健全公司商业化种子生产体系,并围绕高产、稳产及综合抗性好的育种目标,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育种、制种、种子加工流程,增强种子生产能力,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种子,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我国种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