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清零行动”五马:脱贫攻坚路上 有你!有我

2019-07-26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

戳蓝色字“今日仁怀”关注我们哟

“我组最后一户危改户住房已全部修建完成。”“红军村龙井组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正在火热进行中......”这几日,五马镇政府微信工作群里格外“热闹”,除了日常工作外,谈的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大家纷纷交流着每天的扶贫工作,互相晒起了“成绩”。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达到啃硬骨头的时候,为实现我镇贫困户全员稳定脱贫目标,全体镇村干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力“夏秋决战”,做实“帮扶成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连接起服务群众的纽带,涌现出许多走村入户、克难攻坚、担当作为先进典型。

晚上才吃到今天第一顿饭

7月22日中午,五马战区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召开后,协农村龙塘坝组包组干部石尚荣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组里开展工作,挨家挨户的走访核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大娘,吃过饭没有,今天又来看望你,身体好点没?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啊?”在农户家里,石尚荣拿着笔记本,细心地问道,生怕有记漏的地方。

当天晚上七点,协农村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她赶到村室才吃到今天的第一顿饭,几口吃完后又上楼开会去了。会上她提出今天走访组里存在的问题,经过大家协商讨论后,得到有效解决,此时,她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作为一名四十九岁的包组干部,石尚荣对全组133户578人的情况都十分熟悉,只要镇里安排了工作,她总是第一时间到组里落实完成,她常说道:“工作安排下来,我就要抓紧去做,不然怕做不完,每次只有踏踏实实做完了我才能放心。”

(石尚荣在群众家中走访慰问)

忍着剧痛也不能停下脚步

“大家不用担心,这次人饮工程家家户户都会安装到位,不漏一户,完全能够满足大家以后用水需求。”五马镇水务站站长陈明涛在群众会上对大家说道。

7月23日傍晚,三元村马安组一处半天就可以完工的人饮工程被群众阻工,听到这个消息,五马镇水务站站长陈明涛立即前往现场查看情况,原因是当地群众担心施工后不能得到用水保障,通过陈明涛和大家解释,疏通争议后,群众才放下心来。

看看时间,已是晚上十一点十分,回到办公室的陈明涛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此时,他轻轻的把左腿靠在坐凳上,从包里拿出刚从医院取回的避免运动的疾病证明书。原来几天前,陈明涛在协农村马家坡组下乡时摔伤了腿,哪怕晚上痛的睡不着觉,白天也依然忍痛坚持工作,连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人饮战役的最后一个火力点。

通过这两日不断努力,三元村马安组安装完成1500米管道,规范建设一个减压池,群众饮水得到有效保障。

(陈明涛查看群众用水情况)

(仁怀市医院疾病证明书——陈明涛)

身怀六甲依旧奔波在扶贫路上

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掌握每一户基本情况,开院坝会与群众交心谈心,群众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她就是五马镇协农村长会土组包组干部、镇信访办工作人员陈字芬,即使怀胎7月有余、腿脚受伤,她依然奔波在扶贫路上,从不说累、从不抱怨。

叶声美是组里贫困户,陈字芬得知她家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后,立即帮助解决,完善了安全用电、墙体清光、地坪硬化、家具五小件等,大大提高了该户的生活质量。

石道强是组里一名留守老人,患有肢体残疾,生活十分困难,陈字芬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按照程序将他纳入低保,使老人生活得到保障。

长会土组生活着153户695人,这里的群众都对陈字芬这位包组干部非常满意。“能尽我所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我的责任和义务。”陈字芬这样说,也这样做。

(陈字芬走访农户,核查人口信息)

她穿梭在高粱地里只为群众增收

今年,五马镇三元村种植的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红彤彤饱满结实的颗粒挂满枝头,只要你仔细一看,总会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高粱地里,她就是五马镇三元村监委会主任——陶现先。

“前段时间,我镇雨水繁多,在高粱即将结子的关键时刻,我总是担心它们生虫,经常连夜跑到地里查看,幸好没有任何影响。”陶现先一边捡拾高粱地里的垃圾,一边说道。

从3月份高粱下种的第一天起,陶现先就密切关注着它们的长势情况,指导农户实施有机肥、有机农药,确保高粱全过程无污染,顺利通过有机认证,让群众卖出一个好价钱。

说起今年的高粱,陶现先一脸自豪:“我们三元村共种植了4136亩有机高粱,每亩能产500斤,按照每斤4.6元的收购价格,我村群众可以增收951万元。”

陶现先总是这样早出晚归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即将生产的儿媳妇,无法为家人洗衣做饭,无法照看幼小的孙子,她惭愧地说道:“作为一名村干部,我对得起工作,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唯独对不起家人。”

(陶现先查看高粱长势情况)(通讯员 张千)

主 办 | 仁怀市融媒体中心

监 制 | 张小东 陈 勇

责 编 | 钱 芳

编 辑 | 刘玲玲

制 作 | 何江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dKSMGwB8g2yegND5F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