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对大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也。大臣在皇帝身边工作,就犹如陪伴老虎。真不知道明天和老虎吃人,哪一个先来?
然而,也有聪明的大臣,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从容应对皇帝,甚至将皇帝耍得团团转。比如,唐朝的那些大臣们……
一
唐高宗时期,少府监裴匪舒新官上任,急于出政绩,便为皇帝建造了一座镜殿。所谓镜殿,是在宫殿的墙壁上镶嵌镜子,看起来富丽堂皇。镜殿建成后,唐高宗李治带着宰相刘仁轨前去参观。刘仁轨进去后,什么也没说,立马退出去。
唐高宗感到奇怪,询问是何原因。刘仁轨回答:“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适视四壁有数天子,不祥孰甚焉!”意思是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君王,刚才我看到四壁有数位天子,还有比这更不吉利的事情吗。
在这里,如果刘仁轨直来直去地劝谏唐高宗不要搞奢靡之风,效果不一定好。可他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效果就不一样了。
果然,听了刘仁轨这番话,唐高宗下令将镜子除去。
二
魏徵更是一位“玩弄”皇帝的高手。
魏徵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他通过直言进谏的方式,全心全意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创建了“贞观之治”。不过,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魏徵,就是一个“婆婆嘴”,成天唠叨皇帝,不要有什么嗜好,不然就是下一个隋炀帝。
听得多了,李世民难免有些烦,就笑问大臣:“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能让这个羊鼻公心动?”魏徵整日板着脸,因此被李世民戏称为“羊鼻公”。大臣提供了一个信息,魏徵喜欢吃醋芹。
第二天,李世民就请魏徵吃饭,饭桌上摆了3杯醋芹。魏徵见了,食指大动,饭还没吃完,醋芹就吃光了。李世民趁机揭短,笑着说:“你看,你还说自己没什么爱好,我现在终于见识到了。”
场面一时很尴尬。可魏徵不是寻常人,他脑子转得飞快,迅速回答:“皇帝喜欢无为,而不是奢靡无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这一口醋芹罢了。”三句话不离本行,目的还是劝谏皇帝不要奢靡无度。
李世民默默无语
三
还是李世民的事情,
一天,李世民在宫中游玩,兴致很高,指着一棵树说:“这是嘉木啊!”
李世民话音刚落,一边的宰相宇文士及便跟着赞美这棵树。李世民脸色一变,说:“魏徵经常劝我远离奸邪之人,我一直不知道指的是哪些人,现在终于知道了。”言外之意,宇文士及就是这种阿谀奉承、一味讨好上司的奸邪之人。
宇文士及一不小心,马屁拍在马腿上,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好在他有着丰富的抗打击能力——他当年曾经是隋朝驸马,娶过隋炀帝女儿南阳公主,不会那么轻易地倒下。只见宇文士及稍一思索,便脱口而出:“宰相们经常犯言直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将就一点的话,您虽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
李世民听了,转怒为喜。
四
唐朝时期,公卿大臣升迁后,要宴请皇帝,表示谢恩。宴请皇帝,一定是最高规格的“烧尾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时,便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宴请唐中宗李显,烧尾宴上美味陈列、佳肴重叠。其中,有58款菜品流传下来。
709年,大臣苏瑰升任尚书右仆射。按照唐朝制度,尚书右仆射也位居宰相之列,因此算是出将入相了。可是,苏瑰虽然升迁为宰相,却迟迟没有宴请唐中宗。唐中宗嘴里不说,心里一定很不舒服。
一次,朝廷举行宴会。宴会上,大臣宗楚客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苏瑰说:“苏升任仆射,没有举行‘烧尾宴’,难道是不高兴吗?”唐中宗在旁边听了,默然不语。
苏瑰立即对唐中宗说:“臣听说宰相应该调和阴阳,代替天子理顺万物。如今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宫中禁军还有三天没吃到饭的,这都是臣不称职所造成的,因此不敢举行‘烧尾宴’。”
一番话,说得唐中宗感到很惭愧。当宰相的,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当皇帝的,却整天就惦记着吃、吃、吃!没过几个月,唐中宗就病逝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羞愧的原因。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