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的运动,别忘了初心到底是什么?——LTAD模型(3)

2020-08-24     冰球家

原标题:从娃娃抓起的运动,别忘了初心到底是什么?——LTAD模型(3)

编者按:很多人都知道,规律地参与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重要,但现实中,他们依然与体育运动没有太多交集。国际体育界的权威专家将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于个人的运动素养很低;很多人本应该在儿童、少年时代发展运动素养的时候,没能有效地打好运动素养的基础。

那么运动素养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在少儿时期发展这些素质呢?

近日,教育部发布《开展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很多人欣喜“足球从娃娃抓起”,中国足球有救了。其实,如果您明白了什么是运动素养,理解了儿童青少年的动作技能与运动素质的发展规律,可能您就会对这个“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政策感到担忧,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国内其他一些运动项目上。

一、运动素养的概念

运动素养(Physical Literacy)又常被译为体育素养、身体素养,是加拿大体育学界十多年来流行的一个概念,目前已经为国际体育学界普遍接受。它指的是:“在生活中重视且负责任地参与各类身体活动的动机、信心、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the motivation, confidence, physical competenc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o value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engagement in physical activities for life)。这是加拿大运动素养共识声明中的界定,也是引用了国际运动素养协会(International Physical Literacy Association)在2014年给予的概念。只有定义了概念,才能保持其在研究、实践和政策里的一致性,更好地进行推广。

这个定义,包含了四个极为重要且相互联系的维度。这也表明,运动素养实际上影响着每个人的终生发展。运动素养的四个维度包括:

第一,动机与信心(情感方面),指的是个人与运动相关的热情、乐趣以及自我肯定——将身体活动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二,运动能力(身体方面),指的是个人去发展身体动作技能与类型的能力,以及体验各种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能力。

第三,知识与理解(认知方面),即能够正确理解、辨别与运动相关的理念和知识;理解体育生活化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益处;并理解在各种背景和实体环境中与身体活动相关的适当安全要求。

第四,为了生命质量进行各类身体活动(行为方面)。这要求个人通过自由选择身体活动并有规律地参与,以承担起运动素养的责任。

二、运动素养的重要性

生命在于运动。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各类身体活动,是每个人的生命、成长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当下的信息“智造”社会,人类身体活动的质与量日趋下降,对于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很多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个学期都有体育课,也有参与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的机会,却依然与体育运动很疏远,没能养成积极运动与健康生活的习惯。相关研究显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人在儿童青少年时代没有养成的运动素养。因为没有发展运动素养,很多儿童和青年就会逐渐退出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并在余暇时间里转向更加不活跃或不健康的选择。

运动素养,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包容性概念。它是参与身体活动和运动竞技的基础,也是包括加拿大运动员长期发展(LTAD)计划在内,很多国家运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积极健康地生活很重要。具备良好的运动素养,保持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既可以使人终身享受健康,也可以促进一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可以发现,受过系统训练的人通常是这样的:

1)能够展示多种基本的人体动作、基本动作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

2)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地面、室内或室外,在空中,在水中或水上,在冰和雪上)保持平衡、自信、活动能力和创造力;

3)具备积极性、能力和知识去理解、交流、应用或分析不同形式的运动,也能够主动选择参与体力活动、娱乐或体育运动,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在某些运动项目上去追求卓越的体验。

三、运动素养与动作技能

运动素养,其实就是对于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和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Sport Skills)的掌握。而敏捷性(Agility)、平衡性(Balance)、协调性(Coordination)和速度(Speed)——简称ABCs, 则是运动素养的四种核心素质。具备和发展这些基本技能之后,孩子们就能够阅读所处环境并做出适当的决定,从而能自信地的活动并进行自我控制。

LTAD建议,在孩子的青春期迎来身体快速发育之前,要帮助他们发展运动素养、打好运动的基础。特别是,让孩子在以下四类环境中学习、掌握基本动作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

1)在地面上——作为大多数游戏、运动、舞蹈和各类竞赛的基础。

2)在水中——作为所有水中(上)活动的基础。

3)在雪和冰上——作为所有冬季运动滑行活动的基础。

4)在空中——进行体操、跳水、跳高等其他空中活动的基础。

家长、父母、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体育老师、俱乐部的教练们,都将在孩子的运动素养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如果这些人没有履行职责,孩子的运动素养将很难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运动水平也不会取得进步。

动作技能(MovementMotor Skills)就是大脑支配下的神级肌肉活动。如果按照功能区分,它可简单分为三类:

1)移动技能(locomotive skills),即身体或四肢在空间上的变化,如走、跑、躲闪、跳、单腿跳、滑步等;

2)稳定性技能(stability skills),涉及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无论是在同一地点(静态)的直立平衡、倒立平衡,还是运动过程中(动态)的落地、旋转等。

3)操控性技能(manipulative skills),使用手、脚和器械(球拍、球杆)操作和控制物体的能力,包括扔、抛、接、抓、踢、踹、顶,用四肢或器械击球或运球等。

如果按照肌肉所在身体部分的区分,动作技能可以简单分为两类:

1)粗大动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s),就是身体主躯干肢体的大动作,例如转身、爬、坐、跑、跳等;

2)精细化动作技能 (Fine Motor Skills),也就是身体手脚的各类小动作,例如踢足球、投篮球的各种精细化动作技能。

这两种类型的动作技能通常是共同发展的。我们身体的很多活动都依赖于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化动作技能。

从婴幼儿期到成人期,人类终其一生的动作技能发展,可以简单描述如下图的金字塔。

胎婴期(出生前5-12月)属反射行为期(reflexive behavior)。

0-2岁,重点是初步动作技能(rudimentary movement skills)。身体的转、弯、滚、爬、走、跑等基本身体动作,以及平衡,协调,敏捷与速度的素质;

3-12岁,重点是基本动作技能(FMS: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通过多种环境(陆上、空中、水中、冰雪上)有趣的、多样化的运动(例如体操,田径,游泳,球类,冰雪等)去重点发展基本动作技能;

9-14岁,在继续发展基本动作技能FMS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基本运动技能(FSS:fundamental sport skills);

14岁以上,是在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基础上,发展各个专项的复杂技能(specialized sport skills),开始正式竞技比赛.......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部分体育老师和教练在内的很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儿童的动作技能发展会随着孩子成长与发育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发展完成。事实上,却不尽然。

基本动作技能看似简单,却不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而自动地提高。特别是现在,随着人类进入电子化生活时代,我们已经不像上个世纪及之前那样,孩子们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自由玩耍并获得很高的身体活动量。当下,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适时地帮助儿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创造条件去帮助他们锻炼与强化,使他们具备熟练的经验,孩子们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基本动作技能,理应在儿童时期就发展完成。但由于诸多复杂因素,造成我国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普遍落后。有调查研究发现,某些小学里、能够较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儿童不超过40%。这种不足,导致孩子到了10岁之后的动作能力比较差,难以支撑他们在中学乃至大学阶段去发展复杂运动技能。比如,很多大学生不会熟练地做足球与篮球的行进间运球,立定跳远动作不标准,羽毛球网球发球击不到球.......基本动作技能差,运动素养就会差!青少年和青年也就很难有足够的身体能力、信心、热情、毅力去参与各种体育运动!

基本动作技能,常常是我们最大的弱点,它却是整个人体运动力学链条上力量、平衡、协调与稳定的独特关系,是体育专项化技能、力量、速度和耐力发挥作用的功能基础

四、小结

本节首先讨论了运动素养的概念。作为人,为了活的更好(生命与生活的质量),就要在参与各类身体活动方面负起责任,提高参与各类身体活动的动机、信心、运动能力,掌握各类身体活动(特别是运动)的知识理论并增进理解,重视参与。这个概念,与我们常说的运动习惯、身体素质、锻炼活动、体育运动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运动素养,主要包括基本动作技能FMS 与基本运动技能FSS,重点是ABCs。它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去进行发展。但是,如果在少儿时期没有发展起来运动素养,那么会极大地影响每个人在中学阶段(乃至往后余生)参与运动的能力、信心、热情与习惯的建立。基本动作技能与基本运动技能,是基础,是每个人保持积极健康生活的基础,更是成为运动达人的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的情况是,“孩子还没学会爬,大人就期待他去跑”,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依然普遍存在。

少儿时期运动参与的重点,并不是专项运动技能,更不是去为了赢取喝彩与名声,而是帮助他们 提高运动素养。家长与老师们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富有乐趣的活动、游戏与体育运动(环境:陆、空、水、冰雪; 类别:自由玩耍、游戏、田径、体操、游泳、各种球类等),去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与基本运动技能,特别是ABCs,让孩子们的各种运动技能与身体的各部分、都得到均衡的、综合的发展,为高质量的人生打好基础。

玩玩足球蛮好,但不要过度;还应该参与其他多种类型的运动游戏,让孩子得到均衡、综合的发展

特别要指出的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应主要参与非结构化的自由玩耍与游戏,加上部分成人主导的体育活动。对孩子发展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安全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充满趣味的运动游戏与玩耍。这就是本文开头部分所说的担忧,千万别让某一种体育运动比如足球,去主导了小孩的体育活动,乃至成为唯一的运动项目。

我们倡导幼儿参与多样化的运动和游戏,倡议相关部门、机构编制和发布适合幼儿参与的各类体操游戏、走跑跳投的田径游戏、水中嬉戏、以及冰上与雪上的活动。

对家长、教练、老师及政府部门官员者来说,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运动、获得快乐体验、身心得到发展,这些是最重要的。要杜绝少儿体育活动中的成绩至上,保护孩子对运动的热爱!

我们知道,官方推广的运动,就容易产生比较与排名。以足球而言——哪些娃娃踢得好?家长间的比较、体育教师间的比较、班级之间的比较、学校之间的比较、教育官员彰显政绩的渴望.......而后,就会有大量幼儿足球的展示、表演、评比、游戏比赛,产生成绩排名与颁奖,以及各类媒体宣传报道,作为标识政绩与教学成就的方式。

与此同时,幼儿身体活动的时间,很多会被足球所占用,而参与其他种类游戏与运动的时间就会变少。就可能会出现:幼儿阶段的过度训练、淘汰性选拔、因过劳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乃至心理倦怠......的确,政府发展娃娃足球的文件有很多值得提倡的先进理念,但在实践上,真的容易走偏。

玩玩幼儿篮球也不错。幼儿要均衡发展, 广泛参与多种类趣味运动、发展运动素养是关键(本视频来自抖音)

足球只是一个案例,其他运动项目,比如近几年火热的冰雪项目,同样需要警惕这种冒进。

记住,无论什么运动从娃娃抓起,都是强调运动素养的从小培养。人的发展,要在适当的阶段,以合适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本文为“冰球家”原创及编译。欢迎转发传阅,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未经允许,严禁以任何方式转载)

预告:

本系列下一节将阐释基本动作技能与运动技能,以及如何在LTAD的框架下去帮助少年儿童发展运动素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cc5InQBURTf-Dn5WQ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