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下半句更为深刻,早明白少吃亏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我们能够看到有很多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的形成对于我们后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不断受到这些文化的熏陶,从我们开始讲话,一直到长大成人,这些文化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所接受的文化无疑是历史上所有重要文化传统的积淀,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根深蒂固。不管是古籍经典还是诗词歌赋,文化的组成对我们来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农村,这些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知识的历史人物,他们是如何学习文化的,说到这里相比有人就想到了,农村俗语可谓是独树一帜。过去那样的时代背景下, 俗语那样简短的语言,往往能够给予人丰富的人生知识。
接下来,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条俗语,说的是“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大家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吗?
从字面上来分析,这句俗语的上半句和下半句构成了因果关系,人生的三十岁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黄金时期,意味着这段时间是最应该受到大家重视的时候。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之后便迈入了工作。
一般来讲,三十岁的人都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人还会成家立业,甚至有了孩子。上半句俗语当中的“发”并不是指发财,而是发现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觉悟。三十岁是我们体力精神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个时候你应该安心工作,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退缩,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自己的以后打好基础。
而且这个年龄找工作也是比较好找的,你正是需要历练的时候,多学习一点对自己以后绝对大有帮助。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期间,我们已经工作了十年,有了一定的积蓄,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若是你在三十岁之前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到了三十岁却没有一丝觉悟,仍然执迷不悟,以前什么状态现在仍是如此。
这样的话,你以后可能会为自己现在的行为后悔。四十岁你要是还没有积攒一些钱,也没有人脉和工作经验,你的压力会很大。家里面孩子要上学,家中还有老人需要赡养,你很有可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说的是“五十将来寻死路”,这句才是整句俗语的精华部分,看起来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在我们人生的各个年龄段,每一个都是比较重要的,但三十岁和四十岁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年龄段,对大家今后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人生的黄金时刻不曾努力,那么到了五十岁你便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绝路。
当然,并不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就完全没机会了,历史上确实有大器晚成的人,但这样的例子比较少见。这点大家一定要认清楚,很多人总觉得时间很长,于是一再浪费,虚度光阴,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没人会替你以后的人生买单。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句俗语的理解,看来老祖宗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做后人的一定要认真听从老祖宗们的人生建议,不然自己以后的人生将会充满无限荆棘,阻碍自己前行。大家怎么看呢?